裕太微王文倩:2.5G以太網物理層芯片將是未來3至5年的戰略性產品
《科創板日報》1月11日訊(記者 郭輝) 成立至今8年、在科創板上市近2年,裕太微是國內以太網物理層芯片(PHY)領域龍頭及資本市場的稀缺標的。
但這條國產化率極低的賽道并不好走。在2023年,當一款產品的前期研發生產等一切環節準備到位后,由于運營商客戶的一場關鍵項目招標延期,加之公司目前體量有限、產品系列比較缺,“缺少了支撐點”,裕太微董事會秘書王文倩說,“眼看著公司的營收較之預期有了相對明顯的落差。”
不過,隨著運營商招標節奏轉入正軌,以及5G-A、Wi-Fi 7、車載以太網、銅背板技術等未來應用趨勢如潮水般涌來,產品技術及供應鏈逐步成熟,以太網物理層、以太網控制芯片等產品的市場,前景確定性較高。
王文倩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現有的產品序列體系下,待到需求有效釋放,產品系列逐步做全,且隨著公司產品走向更高端領域,裕太微將在后續幾年逐步實現盈利。
裕太微董事會秘書王文倩運營商2.5G以太網產品需求將穩步放量
在半導體業內來看,對比其他IC設計公司,裕太微從研發、生產到發布,產品的推新節奏很快。
從2017年公司發展伊始至2026年,裕太微對產品線劃分了三輪的研發期跟收獲期。當前正處于這家公司第三輪研發投入期,并且即將開啟第三輪收獲期。
產品線方面,裕太微按不同場景劃分,形成了網通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網通以太網交換機芯片、網通以太網網卡芯片、車載以太網物理層芯片、車載以太網交換機芯片、車載網關芯片、車載高速視頻傳輸芯片7條產品線。以太網物理層芯片(PHY)按產品規格劃分,已發布或計劃當中的產品,包括了千兆、單口2.5G、4口2.5G、單口10G等。
關于近兩年產品的發布邏輯,裕太微董事會秘書王文倩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以網通市場為例,運營商客戶從2020年開始籌備家庭接入網從千兆向2.5G產品的升級,到2024年開始逐步招標、落標,裕太微則是配合客戶進行方案設計及標準制定,在2022年完成了單口2.5G產品研發,到2024年開始陸續出貨并將在營收端得到體現。
在2024年年底,裕太微還計劃推出4口2.5G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產品。王文倩表示,其戰略意義,一是可以在部分場景從速率上替代單口10G產品。其二,4口2.5G PHY產品也能夠滿足運營商在未來對2.5G產品的新一輪采購需求。其三,4口2.5G PHY產品對消費端或企業網絡領域來說,能夠滿足從千兆升級2.5G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幫助客戶降低成本。
2.5G以太網芯片產品的推出,將幫助裕太微與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中實現“脫身”。據王文倩介紹,從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的最大競爭對手來看,其千兆PHY有數十款產品,而裕太微目前僅有幾款,無論是產品替代、價格競爭還是客戶滲透,裕太微都處于相對不利位置。而從千兆到2.5G產品的升級,將會是一個新的市場,并且裕太微參與了2.5G PHY行業標準制定,王文倩認為,即使面對強勢的競爭對手,公司也將能夠站穩市場,因此2.5G系列對裕太微來說也是未來3至5年的戰略性產品。
據王文倩介紹,運營商對2.5G以太網物理層芯片的招標計劃,此前較預期的2023年延期至2024年,對裕太微2023年的業績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在2024年前三個季度,裕太微2.5G產品的營收已突破大幾千萬元的關卡。而隨著新一代產品招標步入常態化,下游需求將進入穩增過程。王文倩表示,由于裕太微在中國大陸市場相關賽道具有稀缺性,目前幾乎只有裕太微能夠將此類業務做出更大的規模效應。
據王文倩介紹,裕太微單口10G產品正在研發過程當中,預計2025年年底出樣品,但由于應用領域偏高端,因此驗證周期會較長。而2.5G產品隨著2024年行業標準制定并推出,市場正逐步打開。
“一家獨大將會磨滅產品的競爭性”
在2024年年底,裕太微陸續展示或正式推出的新品,包括YT9230系列交換芯片以及YT9908系列車載TSN Switch芯片。
據了解,YT9230系列交換芯片由MAC+PHY套片組成,能夠提供8/16/24全端口千兆交換機方案,對標國際一線產品,在軟件特性與硬件規格上,做了大量改進和提升。據介紹,該系列交換芯片已實現全系列完全國產化,補齊了國產的全系列解決方案的空白。
國內市場每年約有幾百萬臺該層級交換機產品出貨,市場需求量巨大,預計將逐步實現該產品線各類產品的進一步放量。根據灼識咨詢數據,中國商用企業網用以太網交換芯片總體市場規模到2025年預計達到35.4億元;端口速率萬兆及以下的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總體市場規模到2025年預計達到人民幣67.5億元,占總體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的40%。
據了解,裕太微近幾年主要覆蓋端口速率萬兆及以下的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
裕太微YT9908系列,據稱是中國大陸第一顆集成自研千兆&百兆車載以太網PHY的車載TSN-Switch芯片,當前該品類的國產化率幾乎為零,預計伴隨該產品的問世,國內市占率將有較大提升。據介紹,YT9908系列產品也將成為裕太微車載高速有線通信芯片的支撐性產品線之一。Mouser的數據統計顯示,國內車載以太網交換機芯片的市場規模到2025年有望突破人民幣136.7億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關注到,以上兩大新品的介紹中均提到了高性價比的優勢。
裕太微董秘王文倩表示,集成PHY的交換機芯片,將會是裕太微的主打產品,而在這一領域與友商的競爭,預計將會是一個持久戰。
不過,“如果市場一家獨大將會磨滅產品的競爭性,同時也不利于公司自身的產品迭代。”王文倩表示,良性的行業競爭還將幫助客戶優化成本及方案,對芯片公司而言,也會更有動力把供應鏈產線做得更加扎實。
從下游應用場景的角度來看,裕太微產品覆蓋數通、安防、消費、電信、工業、車載等多個領域,產品分為商規級、工規級、車規級等不同性能等級,以及百兆、千兆、2.5G等不同傳輸速率和不同端口數量的產品組合,涵蓋路由器、中繼器、LED顯示屏等應用場景,可滿足不同終端客戶各種場合的應用需求。
在車載市場,裕太微車載以太網產品已覆蓋德賽西威、立昇、富賽、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紅旗、北汽、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海外、奇瑞、吉利等客戶或終端客戶中,并已進入更多客戶的供應商序列等待產品測試通過和出貨。
“目前看下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車內架構的演進也在加速,車載以太網已成為未來車內高速有線通信的主流技術之一,車載以太網芯片的單車價值量也將進一步提升。”王文倩表示,目前以太網芯片在車用市場的國產化機會很大,電動車未來的發展主要看中國市場,產業鏈上游國產廠商更具備優勢。
現有產品線框架將支撐公司巨大的市場規模
在2024年11月于德國舉行的慕尼黑電子展上,裕太微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號召,同時探尋其全球化發展路徑,深度參與了此次行業盛會。裕太微董秘王文倩表示,公司產品對應的下游需求市場,除了車用領域,其他核心還是在海外,“基本海外需求占大頭”。
據了解,早在2022年,裕太微就在新加坡設立了發展中心,作為該公司進軍全球市場的橋頭堡,并快速完成了早期團隊建設。
裕太微海外市場也在過去一年中實現了快速成長。在2024年前三季度,裕太微共實現海外營收5396.35萬元,較2023年整年增長88.64%,并且預計2024年四季度海外營收將持續呈現增長趨勢。
王文倩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除了拓展海外客戶關系,發掘全球人才及海外優勢并購標的,也是裕太微推進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維度。以2024年德國慕尼黑電子展的契機為例,裕太微在參展之余,也在同步與當地的創新項目進行接洽。
“未來如果公司選擇并購,還是會考慮跟我們裕太微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王文倩表示,目前裕太微主業中的IP基本都是自主研發,新的團隊加入會更看重他們的原生IP,這樣可以直接拿來用,而不是去使用外部——尤其是海外公司的IP,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抗風險能力。“我們在開發偏高端——而且是國內大陸市場以前完全沒有的產品,現有200多個研發人員確實有點太少了。”
2024年,終端應用除了穩步成長的汽車、數據中心、路由、安防等市場,也有諸如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形態的產業,從政策出臺到企業創新再到產品陸續亮相,來勢洶涌。
王文倩表示,該公司會關注終端新業態的發展,并考慮對不同應用進行定制化開發,但以太網芯片作為通用型產品,對終端產品的市場規模有更多考量,只有市場夠大才符合商業規律。“以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來看,我們還要看這些產品中到底會用到多少以太網芯片,如果未來5到10年會有較為可觀的市場規模,我們會提前做一些技術和方案儲備,或與客戶進行深度綁定。”
在對新應用和新項目的覆蓋上,裕太微計劃通過多元化的投資,增強企業的創新優勢,同時降低管理成本和風險因素。“我們現在主要還是在看項目,相比向外的延伸發展,公司當前的核心是盡快在財務端實現突破,同時盡快完成產品研發工作。”王文倩如是稱。
“在我們當初登陸科創板的時候,市場給的預期雖然有一定的溢價,但其實對公司本身的定位是沒有錯的。到2024年開始,投資者會看到裕太微整體的實力在慢慢回歸,等到公司之后每個季度的產品、客戶市場等的規劃都兌現,自然會回到一個正常水平。”王文倩表示,在下一個發展階段,只有靠產品線整體布局,在細分領域踩準市場,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參股投資、并購或者合作研發,才能夠讓公司主營業務穩健往前走的同時,拉動一家公司市值實現健康成長。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