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春季行情正孕育中?投資主線有哪些?十大券商策略來了
1月12日訊(編輯 平方)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觀點新鮮出爐,具體如下:
中信證券:政策加碼值得期待 春季躁動漸行漸近
投資者仍在等待外部擾動因素落地以及內部政策加碼,但年初以來市場本身已經迅速完成降溫過程。短期可預見的增量資金來自活躍資金擇機加倉和保險資金擇機增持,隨著外部擾動因素落地,政策加碼值得期待,春季躁動漸行漸近。一方面,從政策出臺的時機來看,1月下旬關稅等海外擾動因素有望落地,為了對沖潛在外部壓力,逆周期調節和穩市場政策均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從市場本身運行的階段來看,我們的交易損耗指標顯示短期內市場止跌概率較高,同時活躍資金成交占比已迅速降至2023年以來低位,完成現金回攏。我們認為市場已具備春季躁動的基礎,只需耐心等待外部擾動落地和內部政策加碼。
維持紅利+主題的配置策略,紅利內部更偏向消費型紅利,主題內部仍圍繞機器人、端側AI和新零售輪動。
華安證券:外部擾動敏感期 高股息有望進一步強化
海外風險持續累積,預計市場延續震蕩。近期發改委、財政部宣布部分舉措,整體上符合預期,但消費品“以舊換新”規模、赤字率提升幅度等還需等待3月兩會上公布,對市場提振有限。此外海外風險持續累積,一是特朗普繼續實施逆全球化,市場對出口和經濟沖擊擔憂持續發酵。二是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降息分歧加劇,轉向鷹派路徑概率大幅提升,對美股及全球資本市場形成偏好抑制。因此,整體上在經濟基本面顯著改善或國內政策加碼對沖前,預計市場延續震蕩態勢不變。而外部風險持續累積,可能對風險偏好形成一定抑制。
配置上,高股息占優方向有望進一步強化,農牧、通信也值得關注。而汽車、家電、電子受“兩新”政策落地可能逐步兌現。
中信建投:積極布局下一輪進攻行情
本周市場縮量調整,部分投資者對貨幣政策預期有所下修,情緒偏弱。12月核心通脹有所修復,耐用消費品表現升溫。美國非農大超預期,美元與美債收益率飆升,聯儲降息預期下修。整體來看,市場近期調整并沒有伴隨牛市邏輯的破壞,更多是提供了下一輪行情的空間,后續無論是特朗普正式就職落地、匯率穩定與央行推進降準降息、春節后流動性改善預期、兩會前的政策預期以及其他政策加碼催化,都有望推動新一輪進攻行情。投資者應該考慮積極布局。
重點關注行業:電子、通信、傳媒、軍工、有色、非銀、銀行、地產鏈、建筑、食品、休閑服務等;重點關注主題:AI+、低空經濟、首發經濟等。
海通證券:2025年春季行情或正孕育中
歷史上春季行情年年有,但開啟時間與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關,若三四季度行情好,則春季行情啟動較晚。開年下跌不改變春季行情的歷史規律,9/24以來是政策推動下的底部第一波上漲,牛市中春季行情幅度或更可觀。2025年春季行情或正孕育中,增量政策落地、基本面企穩修復是催化,結構上科技和中高端制造或是中期主線。
配置上,科技制造和中高端制造或是A股中期主線。在供需優勢支撐下我國中高端制造景氣有望延續,具體可以關注汽車、家電等相關行業。科技方面,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有望支撐主線行情展開。可關注消費電子、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數字基建、信創、半導體等。此外,并購重組主題也值得關注。
華西證券:“新質牛”主基調不改 耐心靜待“年度買點”
特朗普2.0政策預期下,全球大類資產呈現再通脹交易特征:美元指數和商品上漲,美股美債下跌。國內則處于增量政策與經濟數據空窗期,且臨近春節長假,A股部分資金傾向于等待海外不確定性“靴子落地”后再布局。跨年以來A股主要指數出現調整但部分小微盤和科技主題指數在底部反彈,顯示A股越是接近至下方關鍵缺口,資金面向上支撐力量越是增強,春節前后或出現年度重要買點。
行業配置上,一是低利率和資產配置荒下,高股息板塊作壓艙石;二是逢低布局“新質牛”核心資產,主要包括AI+、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國產替代等。
信達證券:春節前可能是第二次買點
2024年9月初是這一輪牛市第一個較好的買點,下一個可以重點關注的時間點可能是春節前。10月以來的震蕩,內部結構性機會很多,但分化很大,10-11月機構重倉股偏弱,小盤主題低價股較強,最近大盤股偏強,小盤股走弱。本質上是因為,對機構投資來說,政策預期推升完第一波沒有分歧的拐點性行情后,政策效果還有待驗證。對居民來說,因為9月有一波普漲性行情,所以居民資金快速回流,但隨著橫盤震蕩時間變長,增量資金流入力度變慢。我們認為,市場中樞的再次大幅回升,需要居民和機構資金形成合力,最早估計要等春節之后。
未來1個月配置建議:金融地產(政策最受益>上游周期(產能格局好+前期漲幅和預期低)>交運&公用事業(低估值防御)>AI&消費電子(新賽道+成長股中的價值股+風格階段性偏大盤價值)>出海(長期邏輯好,短期美國大選后政策空窗期)。
民生證券:做好當下市場的“防守反擊”
市場熱度回落過程中,一方面要看到9月24日以來市場過高預期收斂的必要,一方面也要看到A股處在股東分紅+回購回報最高且定價不足的狀態,這是市場長期穩定的支撐。當下科技成長成為了最后的堡壘,成交額占比位于3年來高位。但往后展望看,本身主題驅動邊際上有所放緩,自身熱度有回落的必要性。資源股短期有地緣政治沖擊的催化,中期視角看可以等待需求的逐步恢復,TMT與實物資產成交額占比差處于3年來高位,有回歸的可能性。廣義實物資產當下將進入相對收益時期,后面逐步過渡到絕對收益時期。中國經濟地產去金融化已經基本完成,制造業活動主導下,資源品將逐步從過去的防御邏輯未來走向順周期邏輯。
推薦:第一,資源類資產(石油石化、鋁、油運、銅、金、煤炭)的安全屬性是當下要點,需求變化決定了未來的彈性;第二,從庫存周期與行業格局角度,推薦制造業頭部企業:機械設備(工程機械,儀器儀表、激光設備等),基礎化工,普鋼等行業的龍頭;第三,低估值國企(銀行、鐵路、港口)仍將是市場的穩定劑;第四,服務消費的機會(航空、OTA平臺、快遞)。
中泰證券:市場“空窗期”回調后或如何演繹?
當前市場處于“歲末年初”基本面與政策面“風險空窗期”,在信息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市場整體波動或加劇。整體而言,近期市場并無大級別利空,上周市場出現大幅調整,顯著超出市場大部分投資者預期。就市場后續演繹而言,當前指數急跌階段或接近尾聲。考慮到春節前仍處于關稅、樓市韌性等“空窗期”,預計春節前后市場仍有反彈的機會。當前時間點,建議密切關注:中證2000等中小市值的企穩情況。小微盤流動性是決定市場短期何時企穩反彈的最重要指標。
當前時點可逢低布局低位央國企+硬科技產業鏈:當前市場利率持續下探,使得央國企整體風險溢價上升。可適當配置券商、軍工、科技等,以應對市場隨時可能出現的“政策出擊”預期。當前中美地緣風險持續,“硬科技”或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投入方向之一。這其中,以軍工、無人機、機器人、商業航天為代表的“硬科技”方向或將是25年起彈性最大的全球產業方向。
興業證券:3、4月份或是行情能否轉向盈利驅動的重要觀察窗口
3、4月份不僅是市場依據政策信號和基本面驗證、重新選擇方向的重要時點,也是評估內需順周期資產和困境反轉類資產能否占優的重要驗證窗口:第一,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背景下進一步明確經濟目標和包括赤字率在內的增量政策力度,并加速推動政策的落地。若政策發力能夠帶動市場有明確的基本面改善預期,有望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也意味著內需順周期資產有望迎來積極定價。第二,上市公司將于4月披露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在經歷逆周期政策發力2個季度、部分行業進一步迎來出清后,財報有望逐步驗證企業基本面的改善。此外,財報還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結構上的景氣線索,幫助市場凝聚主線。第三,來自中美貿易等外部的擾動逐步“靴子落地”,市場或將進一步聚焦內部景氣修復的線索。
兩會前,整體仍偏向“啞鈴型”風格。“啞鈴”的一端:關注AI、新質生產力與并購重組。“啞鈴”的另一端:類債紅利做底倉,消費與周期紅利等基本面線索清晰再增強配置。
中金公司:港股開年回調的原因與前景
2025年開年的回調讓多數投資者措手不及,但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對這一走勢并不意外。回顧過去3個多月,我們從10月3日提示恒指在22,500附近已經明顯透支,到隨后判斷時候市場在19,000-20,000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以及在2025年展望中判斷市場尚未擺脫震蕩格局,整體思路一脈相承,基本得到印證。我們認為整體市場仍未擺脫震蕩格局,短期謹慎為主。在政策托底但過強預期不現實的假設下,低迷時可以更積極介入,但亢奮時要適度獲利。
結構上,繼續建議穩定回報(分紅+回購,尤其是凈現金占比較高的增長性公司)。關注政策支持下邊際需求改善,疊加行業自身出清更充分的板塊。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