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提出基于對數螺旋線結構的新型螺旋軟體機器人
導語:新型螺旋機器人技術有望進一步推進軟體機器人的發展和成熟,用于復雜抓取任務、人機交互、低空經濟產業等應用場景。
IT之家 12 月 24 日消息,軟體機器人憑借其自身的安全性和靈活性而備受矚目,是機器人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然而,現有的軟體機器人在靈巧性、運動速度、協作交互等關鍵性能方面,仍然與自然界生物的柔性肢體間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在軟體機器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于 12 月 6 日發表在 Cell Press 旗下期刊《Device》上(IT之家附 DOI: 10.1016/j.device.2024.100646)。
該團隊基于對自然界中多種生物柔性肢體(如象鼻、章魚觸手、海馬和變色龍尾巴)形態和運動的系統觀察和數學模型抽象,首次提出基于對數螺旋線結構的新型螺旋軟體機器人,并系統研究了其設計理論、制備方法和操作策略,在多尺度、多材質、多維度和協作交互等拓展應用場景中展示了該類機器人在動作靈巧度、精細度及速度等方面可比擬生物體的優越性能。
▲ 螺旋機器人的設計原理及多種樣機。(A)螺旋線設計原理的仿生靈感來源。(B)本工作實現的代表性螺旋機器人。
研究團隊提出一種逆向設計方法來實現螺旋機器人:首先確定機器人的極限卷曲形態(即遵循對數螺旋線方程),然后將螺旋線進行離散,展開得到機器人的直線形主體設計。該機器人通過采用 3D 打印加工成型,成本低、制備速度快,可實現高效優化和快速迭代。
▲ 螺旋機器人的操作策略及應用展示。(A)仿生操作策略。(B)螺旋機器人在多維度和多場景中執行復雜抓取和操作任務的展示。
此外,研究團隊還進一步提出了一種仿生抓取策略,并基于簡單的電流感知和控制即可實現對不同位置、不同物體的自動抓取,克服了傳統方法中對于高精度傳感器和復雜建模與控制方法的依賴。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展示了大量拓展設計(尺度從厘米到米不等)以及多機器人協作陣列。
這項研究提出的新型螺旋機器人技術有望進一步推進軟體機器人的發展和成熟,為復雜抓取任務、人機交互、低空經濟產業等應用場景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解決方案。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