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機器人時代走向縱深,仁濟醫院泌尿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破萬例
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仁濟泌尿論壇上,仁濟醫院泌尿科宣布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累計突破萬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10000例”紀念標牌在仁濟泌尿論壇期間揭幕。仁濟醫院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現已廣泛應用于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等復雜疾病的治療。
泌尿科主任潘家驊介紹,對早期腎癌,仁濟醫院泌尿科保腎率已經超過95%,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而對泌尿科手術中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腎癌伴腔靜脈癌栓手術,借助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仁濟醫院泌尿科常年保持圍手術期死亡率零的佳績。
對前列腺癌,術后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的發生嚴重困擾患者,影響生活質量。對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仁濟醫院泌尿科采用最大限度保留前列腺周圍結構的前列腺癌根治術式的比例已經達到90%以上,超過2/3的患者在術后避免了“漏尿”尷尬,遠超國際領先水平。
“薛教授,感謝您和您的團隊!”仁濟醫院泌尿科病房里,來自香港的68歲患者劉先生(化名)向泌尿科主任醫師薛蔚教授深鞠一躬,以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兩個月前,劉先生在體檢中發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顯著升高,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局部進展性前列腺癌,腫瘤與直腸關系密切。在當地求醫過程中,他被多家醫院告知手術風險高,術后可能面臨直腸損傷等嚴重并發癥。這讓他一度考慮放棄治療。
經多方打聽,劉先生聯系到仁濟醫院泌尿科團隊,并通過遠程會診了解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薛蔚教授團隊結合劉先生的病情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為他實施“單孔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
這不僅是劉先生的希望所在,更是一次高難度的手術挑戰:單孔技術操作空間更小,對手術團隊的技術要求極高,同時還需在保護患者重要神經血管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
手術當日,薛蔚教授帶領團隊僅40分鐘就成功完成手術,出血量僅10毫升。術后6小時,患者便能進食,36小時順利出院,術后尿控完全可控。
作為上海第一家西醫醫院,從1844年到2024年,仁濟醫院用180年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從2014年到2024年,仁濟醫院泌尿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破萬例,是醫院泌尿技術積累的里程碑。
2014年9月15日,仁濟醫院迎來第三代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泌尿科完成了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標志著仁濟醫院外科手術邁入“機器人時代”。2022年9月23日,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在仁濟醫院西院區“上崗”,進一步加速了醫院外科手術“機器人時代”的步伐。
仁濟泌尿論壇上,仁濟醫院泌尿科還分享了多項前沿研究。與此同時,大會特設“仁濟泌尿達芬奇機器人手術10000+路演”,在同一天不同院區的3個手術室,同時開展近20臺機器人手術轉播,涵蓋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盆底修復、泌尿系整復等多個亞專科,突顯仁濟醫院泌尿學科在微創精準手術領域的國際化領先水平,也為泌尿科的全球化協作注入更多可能性。
仁濟泌尿論壇自2009年創立以來,十五年來始終扎根泌尿科臨床實踐,已發展為泌尿科學界年度交流創新的重要平臺。
作者:唐聞佳
文:唐聞佳圖:受訪方供圖編輯:唐聞佳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