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理想破局AI的非典型路徑:做基座模型、朝向AGI

理想破局AI的非典型路徑:做基座模型、朝向AGI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2025-01-09

  “AI,對理想意味著未來的全部。”

  理想汽車董事長、CEO李想在消失了近九個月之后于近期的一次直播中說道。

  早在2023年1月的一次全員信中,李想就提到理想汽車公司的愿景是——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è),當時ChatGPT剛好誕生兩個月。

  但理想早在2022年9月第一次戰(zhàn)略會中,就已經(jīng)將人工智能作為真正重要的方向。李想覺得,應該把人工智能從隱藏戰(zhàn)略變成開放的陽謀戰(zhàn)略,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理想。

  2022年,新勢力車企漸漸從生死線中緩了過來、開始沖擊月銷1萬的目標時,理想的目標卻變成了“一家人工智能企業(yè)”——既不是成為一家人工智能驅(qū)動的電動車企業(yè),也不是成為一家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自動駕駛企業(yè)。

  不同的方向,導向不同的終局。在不同的目標中,汽車都是載體,但是人工智能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成為一家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自動駕駛企業(yè),終局是要做自動駕駛。李想則堅定地認為理想不會做Robotaxi。

  他做了一個比喻,現(xiàn)在租房要比買房便宜得多,但還是會有人去買房,核心原因是“我們需要高質(zhì)量的陪伴,需要為家人創(chuàng)造穩(wěn)定、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車的邏輯也是一樣,當一個空間變得更好、效率更高、體驗更好、使用率更高,用戶想的是擁有這個空間,而不僅僅是租用。

  成為一家人工智能驅(qū)動的電動車企業(yè),終局是要做電動車,回歸的是制造業(yè)的邏輯,李想認為理想并不是一家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造車公司。

  為什么一定要是人工智能企業(yè)?

  李想認為,汽車是物理世界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但不能僅僅停留在造車上。硬件是起點,但不能是終點,“我們不能做純硬件公司,這樣會錯失很多的機會。”

  連續(xù)多次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告訴他,“我要選擇一個森林,要做森林里最大的樹,而不僅僅是做一棵樹。”直到現(xiàn)在,理想汽車的Logo后邊從來沒把“汽車”加上去。

  成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理想不是說說而已。

  現(xiàn)在,理想每年100億的研發(fā)投入,有接近一半的“子彈”打在人工智能上面。除了資金之外,李想作為一個非技術型創(chuàng)業(yè)者,也在彌補自己對AI的感知。“我每周會參加四到五次AI的會——有一個是每隔一天的會議,有一個是每周一次的AI例會。”

  在走向人工智能的終局上,李想走了一條非典型的路。

  “最重要的兩個子集”

  在李想的劃分里,理想既不是一家純粹的造車公司,也不是一家純粹的硬件公司,理想應該像蘋果、華為、小米一樣,做一家生態(tài)公司。

  “華為也不只是運營商企業(yè),后面的一切是它從運營商做到相對穩(wěn)定階段,開始產(chǎn)生的。小米不只是一家手機企業(yè),它有IoT,有自己的生態(tài),甚至也有汽車。”

  造車、自己做硬件,李想說,是為了讓整個硬件體系、性能“再高一點點”、體驗更好一些。但這些并不能拉開差距,因為硬件可以給供應商去做。

  硬件只是起點、支柱,但不應該是終點。而如果要成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yè),李想覺得,最關鍵的是要做基座模型,就像智能手機時代,自研操作系統(tǒng)、應用商店和云服務一樣。這就需要企業(yè)有龐大的軟件能力。

  長遠來看,在掌握基座模型前提下,一個真正的大模型產(chǎn)品,“一定是能夠自主使用所有的設備、擁有所有的服務,不是軟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基于基座模型,理想汽車目前To C 的AI產(chǎn)品有兩個,分別是理想同學、智能駕駛,李想說,這是理想AI技術的兩個最重要的子集。

  按照行業(yè)標準,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是兩個產(chǎn)品,支撐他們的是兩套不同的技術架構。理想所做的理想同學、自動駕駛,也是按照行業(yè)標準分割開的。但李想認為這只是早期階段,還不是最終形態(tài)。

  目前理想自研的兩套大模型代表了兩套不同的智能系統(tǒng):基于語言大模型的Mind GPT在內(nèi)部叫語言智能,正在做的智能駕駛端到端大模型則被內(nèi)部認定為行為智能。

  這兩套大模型,在李想看來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連接在一起,二者“殊途同歸”。

  AI要考驗的并非只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從技術到產(chǎn)品,產(chǎn)品到商業(yè)的一個完整作戰(zhàn)體系。AI要像人,就必須要既足夠聰明、又足夠有行動力。

  在李想看來,兩者能夠產(chǎn)生連接的關鍵在于基座模型能進化為VLA(Vision、Language、Action)。“當空間智能實現(xiàn)L4、語言智能實現(xiàn)Agent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模型。”

  這是因為語言模型還不能真正還原物理世界,需要向量,也需要通過語言、認知理解三維世界。

  但為什么這兩個模型在目前階段還沒有融合在一起?

  李想給出的回答是時機未到。“雖然大家相信人工智能,但技術是錯配的。它用了并不是真正符合人工智能的方式。但這都是進展。我們可能吃到第8個包子吃飽了,但前面每個包子都有價值。正是由于一層一層遞進,才出現(xiàn)今天人工智能相對繁榮的景象。”

  前段時間,理想已經(jīng)上線了“理想同學”官方APP,開始從車機走向手機助手。 把理想汽車的智能體驗從車內(nèi)延伸到手機端;采用一段式的端到端技術架構的理想智能駕駛也已經(jīng)穩(wěn)步躋身第一梯隊。

  李想提到的兩個業(yè)務是指理想汽車的兩大核心AI產(chǎn)品:理想同學和智能駕駛,這兩個業(yè)務是理想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再怎么做減法,這兩個業(yè)務都不會砍。”

  獲得優(yōu)先選擇權

  已經(jīng)上線的理想同學App,是基于理想自研的基座模型而打造的一款人工智能應用。“基座模型所構建出的人工智能超級產(chǎn)品,會是新一代入口——它會在所有設備之上,在所有服務之上。”李想解釋說。

  為什么會讓理想同學走入手機?

  理想的切入點依然是家庭,核心依然是要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

  與傳統(tǒng)語音助手不同,理想同學不僅回答問題,還可以看世界。它可以通過視覺感知識別物體,為孩子提供作業(yè)幫助,甚至作為家庭的一部分建立情感連接。李想說,很多理想用戶的孩子,第一個接觸的人工智能產(chǎn)品就是理想同學,“我為什么不把這個東西也同樣放在他們?nèi)粘J褂玫脑O備上?對他們來說,人工智能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家庭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李想認為,人工智能有著自己的進化路徑,AGI(通用人工智能)會隨著能力演進,實現(xiàn)三個階段的迭代。

  第一階段叫“增強我的能力”。意味著它是一個輔助,但最后決策權在用戶手里。比如L3智能駕駛,叫“有監(jiān)督智能駕駛”,還需要用戶在車上監(jiān)督,進行最后兜底。

  第二階段叫“成為我的助手”。用戶只要給它發(fā)任務,甚至可以發(fā)連續(xù)任務,它就可以獨立完成,并對結(jié)果承擔責任。比如,用戶可以跟一輛L4的車講去幫忙接孩子,用戶不需要坐在車上,它就可以到學校幫我接孩子,并進行面部識別,打開門讓孩子上車,然后再完成下個任務,送孩子學游泳、學樂高。“這個階段比較好的狀況是,它會變成大規(guī)模應用,是真正的iPhone4階段。”

  第三階段是終極階段——“是我的硅基家人”。AI能夠延續(xù)并運用人類的記憶,自主做出決策,并主動執(zhí)行多項任務,成為家庭的重要成員。

  當前在智能語言助手賽道,已經(jīng)有多家企業(yè)參與競爭,創(chuàng)業(yè)公司月之暗面推出了Kimi、字節(jié)跳動推出了豆包、阿里云推出了通義千問、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騰訊推出了騰訊元寶等,這個賽道的參與者眾多、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汽車行業(yè)。但在李想看來,現(xiàn)階段依然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因為還沒有出現(xiàn)“人人可用的to C智能體”,今天的大家都在嘗試,為了拿到“AGI的L3和自動駕駛L4的門票。”

  目前這些智能軟件已經(jīng)高度同質(zhì)化了,理想現(xiàn)階段推出“理想同學APP”的優(yōu)勢在哪里?

  李想給出了三個優(yōu)勢:首先,是理想有至少100萬的用戶基礎,有基礎的用戶啟動量。其次,在空間智能方面,理想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的論文和實踐,目前自動駕駛這塊業(yè)務依然保持第一。在語言模型方面,剛開始,理想的定位是跟隨者,但后面會想著從十名開外進入第五,再從第五進入第三。

  2023年,李想在內(nèi)部信中首提人工智能公司,很多一線員工不理解這個愿景,而外部也不相信理想在認真做AI。

  “當技術變更的時候,不相信是很正常的。”李想表示。他以理想做增程為例。2018年,增程被行業(yè)認為是落后技術,用增程動力形式的車企少之又少。“剛做增程的時候,你去問我們員工,這輛車成功率有多少?銷量有多少?大部分員工認為一個月只能賣幾百輛。這是因為大家并沒有體驗過新技術,沒有看到這個技術能帶來的價值。”

  但是理想做了“小白鼠”,將增程器成功上了車,并成功讓理想ONE、理想L9都成為了爆款車型。

  “愿意做小白鼠很重要。它的一個好處是,能獲得優(yōu)先選擇權。我比別人先體驗了Volt,就會比那些沒體驗過Volt的人,更了解增程到底什么樣。也更能理解,那些做得不成功的增程,為什么不成功。只有體驗、嘗試,才能獲得這樣的一個認知。”李想表示。

  打贏這場硬仗的秘訣:不斷投入、全力以赴

  智能駕駛,作為理想AI技術的另一重要子集,目前已經(jīng)處于第一梯隊。

  2019年第一代理想 ONE 上,理想做了數(shù)據(jù)閉環(huán)系統(tǒng)——波塞冬,一套采集、挖掘、標注、訓練數(shù)據(jù)的工具鏈。截至12月25日,理想用戶使用自動駕駛的總里程數(shù)已經(jīng)達到29億公里。

  今年下半年,理想成為繼華為之后,第二家開通全國城區(qū)智駕的汽車制造商,反超原本領先的蔚來和小鵬。看似起步晚,但在清晰的節(jié)奏下,理想交出了一份并不遜色的成績單。

  2024年10月23日,理想汽車宣布端到端+VLM全量推送。緊接著11月28日,理想汽車的車位到車位智能駕駛率先全量推送。此外,高速城市全場景升級端到端+VLM,以及創(chuàng)新的AI推理可視化的交互也將通過OTA全量推送AD Max用戶。

  但這還不夠。理想在智能駕駛的最終目標是L4。“目前端到端只能解決L3,解決不了L4。”李想說。

  他覺得,智能駕駛要達到L4級別,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得有足夠多的車跑在路上——500萬輛以上;第二,要掌握VLA基座模型的能力;第三,要有足夠多的錢,招募最頂級的人才,擁有足夠算力。

  2024年12月,理想汽車單月交付新車超過5.8萬輛,2024年全年交付超過50萬輛,歷史累計交付超過113萬臺新車。根據(jù)理想汽車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季度營收達到429億元,同比增長23.6%,凈利潤28億元人民幣,環(huán)比增加156.2%,賬上現(xiàn)金超過1000億。跨過從0到1的階段,邁向千億規(guī)模,才能夠支撐接下來的AI理想。

  從去年9月份開始,理想就組織了一個人工智能專題周會。周會上集合了整個公司所有跟AI相關的人,包括智能空間、基建、訓練平臺相關的人員,分享兩方面東西:一是最新論文,二是不同團隊關于AI的最佳實踐。除此之外,李想還會和陸奇、王興等人探討AI話題,借助“外腦”理解AI的核心以及實質(zhì)技術。

  但李想也明白AI會是一場大仗,“我會全力以赴地確保我們,有能力實現(xiàn)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è),并做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我沒辦法實現(xiàn),或者我們因為犯了巨大錯誤沒法實現(xiàn),我也非常樂于看到有中國頂尖企業(yè)能夠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非常的好,實現(xiàn)人工智能的第五個階段。”

(文章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nèi)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diào)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chǎn)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