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訓練師成廈門急需緊缺工種
臺海網12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劉彥玫)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一批新興職業,AI訓練師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鏈接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際應用的“幕后工匠”,他們通過高質量的數據標注與模型優化,為智能系統注入強大的學習能力。
導報記者近日調查獲悉,在廈門這座以創新為驅動的城市,匯聚了近20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AI訓練師也被列入廈門急需緊缺工種。AI訓練師到底干些啥?今天,導報記者就帶你走進廈門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美亞柏科,揭開這一新興職業的神秘面紗。
做些啥?人工智能的“數據導師”
“某嫌疑人最近一周是否有異常行為?”隨著警務人員發出指令,美亞柏科“小美”大模型警務助手迅速進行意圖識別,連接數據資源并依據警務經驗進行推理分析,提供了直觀的嫌疑人信息。
而“神探小美”的背后,需要AI訓練師為垂域大模型提供精準且高質量的訓練數據,如法律條文、案件經驗和歷史辦案細節等,同時編寫提示詞構建業務智能體,這對數據標注、數據理解和智能邏輯組織都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訓練大模型,就是讓它從‘學生’蛻變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美亞柏科AI訓練師蔡曉梅介紹道,“首先要建一座‘超級知識庫’,給大模型‘喂’入海量的知識材料,如書籍、文章、網頁內容等,這是大模型學習的基礎。有了這些數據后,模型會去分析、理解字詞的含義和邏輯,通過復雜的算法調整參數,糾正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處理這些知識。隨著學習的深入,它就能越來越準確地回答各種問題、生成通順合理的文本,根據需求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見解。”
美亞柏科大數據操作系統研究院產品管理部項目經理黃志鴻表示,AI訓練師不僅需要深入理解這些專業數據,還需具備跨模態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同時標注文本、圖像和視頻等不同類型的信息。可以說,他們是人工智能模型的“導師”,通過精心設計數據集和優化算法,賦予模型更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應用效果。
需求大成為廈門急需緊缺工種
近年來,福建省和廈門市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為助推AI訓練師職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福建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條措施》指出,要強化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支持人工智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及培訓,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與人工智能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可享受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等。廈門市發布了《廈門市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含急需緊缺工種)指導目錄》,其中人工智能訓練師被列為急需緊缺工種。
從市場角度來看,AI訓練師的需求正呈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24年該職業的市場需求較2023年增長了415%。今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將“人工智能訓練師”納入職業目錄,并新增“人工智能數字人訓練師”這一新工種,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薪資方面,據職友集數據顯示,廈門1—3年經驗的AI訓練師平均月薪約為8000元,而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月薪范圍更廣泛,有些公司甚至能給到近40000元。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提升,薪資水平也會相應增長。
要求高當AI訓練師不容易
隨著各行業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及相關安全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AI訓練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美亞柏科在“天擎”、Qiko、“慧眼”這些產品中的創新,不僅提高了技術應用的可靠性,也對AI訓練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
然而,這一職業同樣面臨挑戰。例如,如何在數據標注中更好地保護隱私,如何持續優化標注效率,都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有專家表示,未來AI訓練師將向更加高端化和專業化的方向邁進,不僅需要掌握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復雜技術,還需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
AI訓練師不僅是人工智能技術得以落地的基石,更是驅動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推手。在廈門,美亞柏科通過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雙輪驅動,推動了AI訓練師職業的快速發展。還有許多企業自主研發大模型,并在AI 訓練師這些“幕后工匠”的努力下,為人工智能行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