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核聚變將迎重大突破?奧爾特曼下場“畫餅”核電板塊應聲大漲

核聚變將迎重大突破?奧爾特曼下場“畫餅”核電板塊應聲大漲

科創板日報    2025-01-08

《科創板日報》1月7日訊 在AI發展對電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核聚變被視作開啟無限能源的終極答案。現如今,這一領域又有望迎來新進展。

近日,OpenAI CEO奧爾特曼接受采訪時表示,核聚變技術或將取得重大突破。他預測,其投資的公司Helion將“很快”演示凈能量增益核聚變。所謂凈能量增益核聚變,是指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大于促發該反應的鐳射能量。換言之,憑借核聚變反應實現能量的正產出。

如若Helion順利完成凈能量增益核聚變的演示,則意味著其或將成為首家實現這一里程碑的商業公司。不過,奧爾特曼也坦言,算上建立工廠、獲得監管批準這些準備工作,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受此消息刺激,今日核電板塊表現活躍,久盛電氣20CM漲停,海鷗股份、融發核電、華西能源漲停。國光電氣、威爾泰、金盾股份等紛紛上漲。

事實上,早在2022年,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在使用激光的聚變實驗中,就已經首次實現凈能量增益。當時實驗向目標輸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產生了3.15兆焦耳的聚變能量輸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凈能量增益”或有名不副實之嫌。雖然這場實驗利用激光將2.05兆焦能量變為了3.15兆焦能量,但激光器本身卻仍然需要投入500兆焦的能量。

由此可見,凈能量增益從完成展示到實現真正的商業化應用道阻且長。此先Helion公司CEO戴維·科特利也坦言稱:“核聚變技術非常復雜,從現在的技術階段,到為普通家庭提供電力,面臨的關鍵挑戰包括如何讓系統從每10分鐘產生一次脈沖,提升到每秒一次,甚至達到每秒10次。”

盡管如此,全球科技巨頭依然紛紛下注核聚變發電,例如微軟已與Helion簽訂購電協議。據悉,Helion計劃在2028年前讓首座核電廠開始運轉,目標發電量達50兆瓦,從而向微軟等公司供電。

此外,同樣投身AI算力競爭的亞馬遜、谷歌等也將目光投向核能。去年10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將購買由Kairos Power開發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所產生的核能。同月,亞馬遜宣布與三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初期投資數億美元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中信證券1月3日研報指出,核聚變具有釋放能量高、安全可靠、環境友好等優點。核聚變有望成為民用發電領域的終極能源,行業熱度持續上升,在技術路徑較為確定、各國持續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聚變堆商業化的節奏有望超市場預期。

從投資層面來看,該券商認為,預計2030至2035年間全球核聚變裝置市場規模有望達2.26萬億元,其中高溫超導帶材及真空室內的第一壁、偏濾器等部件具備較大投資價值。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