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帶貨”不得侵害他人權益

“AI帶貨”不得侵害他人權益

新火種    2025-01-05

近日,一段冒充傳染病學專家張文宏的AI合成視頻在網絡流傳。該視頻借助AI技術,誘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下單購買產品。

因AI而“躺槍”的張文宏并非孤例。假靳東、假雷軍……越來越多的AI假冒名人事件提示我們:擁抱AI技術是眾多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但在推動AI向善的同時,必須警惕利用AI違法亂紀。這既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涉及科技倫理。名人被侵權廣受關注,但面臨AI濫用風險威脅的遠不止是名人,還包括每一個普通人。

從《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再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近年來針對AI生成合成內容的相關規范不斷完善。“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是合法使用AI技術的明確前提。AI生成合成內容還應當按照相關要求添加顯式或隱式標識。顯然,無論是“假張文宏”、“假靳東”,還是其他假名人的AI音視頻,都是對當事人權益的肆意侵害,絕不能聽之任之。

針對“AI仿冒名人帶貨”等亂象,除了職能部門加強打擊力度、暢通維權渠道,公眾提高防范意識外,平臺企業也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通過優化管理機制、升級技術手段,及時鑒別和處置類似侵權行為。讓AI技術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發展,讓侵權者付出應有代價。(中國經濟網 鄧浩)

(責任編輯:劉江)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