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投資人開始密集出手,熱錢涌向AI應用

投資人開始密集出手,熱錢涌向AI應用

新火種    2025-01-04

導語: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在下半年紛紛加大投資力度,瞄準AI應用領域的早期項目。

信心回來了。

AI應用賽道的融資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AI投資人Ben觀察到,今年上半年,AI應用創(chuàng)業(yè)者融資困難,而下半年,投資人開始密集出手,“早期輪次的競爭異常激烈”。

據悉,高瓴資本、經緯創(chuàng)投、百度風投、英諾等知名投資機構在下半年紛紛加大投資力度,瞄準AI應用領域的早期項目。AI投資人Ben告訴虎嗅:“知名的美元基金都在搶早期AI應用項目?!?/p>

真實情況可能比表面看上去的更熾熱。另一位AI投資人Jason表示,獲得融資的AI應用項目數量,比目前公布出來的項目數量至少多出兩倍。

從訪問量層面看,AI聊天機器人、寫作助手、搜索引擎、翻譯工具、音樂生成、圖像生成等產品,主要占據了各種不同榜單的前20位置;從融資層面看,教育、求職、陪伴、智能硬件、游戲、創(chuàng)意工具等不同方向的AI應用項目正在收獲融資,呈現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

另一方面,美股AI相關的不少軟件公司今年股價出現了數倍漲幅,比如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語音技術公司SoundHound AI等,其中營銷平臺AppLovin的股價一年漲了7倍,市值超過千億美元。二級市場的反饋、大模型技術的逐漸成熟,都為AI應用的探索注入了信心。

據觀察,很多項目的天使輪融資額并不高,在數百萬元左右,但是投資機構們提高了出手頻次。簡言之,創(chuàng)業(yè)者才是這波融資熱背后的爭奪焦點。

為了搶占這些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少投資機構作出了組織模式上的調整,推出了面向早期輪次的基金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從大概2019年起,知名基金針對單筆交易金額1000萬元以下的早期融資項目的出手已經逐漸稀少,如今似乎迎來了天使投資的“復活”。

例如,錦秋基金發(fā)布了“Soil種子專項計劃”,線性資本推出了“Bolt項目”,此外還有一些投資機構也做出了類似調整,盡管尚未公開對外宣布。投資機構在AI應用的投資上,呈現出“投早、投小”的特征。據多位投資人透露,現在看完一個項目,兩周內就會敲定是否投資,決策非常迅速。

但這并不意味著一級市場整體回暖,更多的是AI應用賽道迎來了一個關鍵的市場拐點。

AI應用融資,為何一年之中冰火兩重

在今年上半年,AI應用領域的投資較為低迷,多個投資人表示,這背后有著一些歷史的慣性原因。

Ben指出:“從2019年開始,中國的天使投資已經基本‘名存實亡’了?!备鶕吨芯W數據,2016至2020年間,中國天使投資的數量持續(xù)下降。2016年,天使投資機構新成立16家,但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降至0;同時,天使投資事件的數量也從2016年的7332個下降至2020年的1238個,降幅超過83%。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許多風險投資基金的在管資金規(guī)模普遍超過3億美元,在市場環(huán)境變差時,這些基金的投資策略更加趨向于選擇那些風險較低、確定性更高的項目。這些基金通常更傾向于投資有成熟背景的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那些已經獲得市場驗證的項目,這種項目輪次相對靠后。因此,這些大基金的組織結構逐漸演變?yōu)?,針對單筆交易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早期融資項目進行配置。

因此,那些處在更加早期階段、尚未明確路徑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往往難以獲得融資。

這種市場慣性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AI賽道。比如,過去這兩年內,中國AI領域的投資更多集中于各類大模型公司,金額巨大,動輒一個輪次幾億美元。

有AI投資人曾撰文表示:“很多時候,投資人不投你,不是因為你太貴了,而是因為你太便宜了?!?/p>

相比之下,AI應用類項目就“便宜”多了。

早期的AI應用項目通常不需要巨額融資。比如,最近幫助海外網紅管理郵件的OneTouch獲得了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AI寵物硬件項目“星聯未來”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而他們的資方都是由多家創(chuàng)投機構構成。

大洋彼岸發(fā)生的,影響了中國本土的投資風向。投資圈開始意識到,一些AI應用項目,也可以以小博大。許多如今在全球范圍內表現優(yōu)秀的AI應用項目,如Perplexity、Pika、Cursor、Recraft等,在啟動階段團隊規(guī)模較小,甚至曾接受風險基金AI Grant的資助起步,AI Grant的單筆資助數額在 5000 美元至 50000 美元之間,后來都完成了飛速成長。比如,AI搜索應用perplexity在2022年底完成種子輪融資310萬美元,如今其估值達到90億美元。

有了海外的優(yōu)秀案例完成模式驗證之后,中國本土的投資風向開始變了。為此,一些美元背景的投資機構率先開始擁抱AI應用領域的早期輪次投資,種子輪和天使輪的項目逐漸“復活”,這股熱潮逐漸影響到其他投資機構。

Ben指出,眼下圍繞AI應用的一種普遍的投資策略是,知名美元基金將部分資金從主基金中單獨劃撥,成立專門的小組,進行小額早期投資。這些投資通常在50萬到200萬美元之間,而50萬美元左右的項目往往競爭最為激烈。

據悉這一調整主要發(fā)生在今年的第二、三季度。也正是這時起,資本熱潮向AI應用創(chuàng)業(yè)者涌來。

先做小,再做大

除了投資機構的組織結構調整,AI應用創(chuàng)業(yè)者獲得資本青睞的現象與AI產業(yè)的發(fā)展階段也密切相關。

去年,AI產業(yè)的熱潮主要是由大模型技術驅動的,“能夠從事這些技術開發(fā)的創(chuàng)業(yè)者,通常都在大廠工作過,或者是背景非常強大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盝ason分析道。

然而,今天的AI市場已經逐漸進入了產品驅動的階段。大模型技術已經發(fā)展到可用階段,市場更加注重產品的落地和功能的實際應用。

“當進入到開發(fā)產品階段,涉及到的團隊和創(chuàng)業(yè)者就會非常多,涵蓋了從做小產品到做大產品的各種情況。”Jason說,“因此,需要更多背景的人進入,在不同的細分賽道中,機會層出不窮。”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投資邏輯側重于打造“大平臺”,而在AI時代,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從“小產品”起步?!叭绻婚_始就想做一個大的產品,大概率會失敗。”Jason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小步快跑的團隊,“先做一個小產品,等到有了一定用戶基礎后,可能會迎來收購或者并購的機會。而隨著大模型能力的不斷提升,這些小產品有可能在后續(xù)演化成更大的產品?!?/p>

這種從“大”到“小”的轉變,并不意味著創(chuàng)業(yè)者的能力不夠,而是技術和成本限制使得從小做起更加實際。目前,大模型的成本和計算能力仍然是創(chuàng)業(yè)者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不能期望一開始就能做出一個長期的、宏大的產品路線圖。”

如今,AI應用創(chuàng)業(yè)的邏輯發(fā)生了很多轉變。與過去融資主導的思維不同,當前的AI應用創(chuàng)業(yè)者更傾向于先通過小規(guī)模驗證產品的可行性,然后再逐步進行品牌曝光和市場推廣。

Jason指出,因為AI應用的壁壘起初并不高,創(chuàng)業(yè)者通常選擇低調發(fā)展,集中精力做產品和實現收入,而避免過早進行高調宣傳,以降低被模仿和抄襲的風險。

這種“悶聲做產品、低調融資”的現象在AI應用領域愈發(fā)明顯。

盡管AI賽道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仍處在資本寒冬中,但隨著技術驅動向產品驅動的轉型,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都進入了一個更加務實的階段。

很難講有多少被投的AI應用能走到最后,Jason覺得,在一場向前的浪潮里,“保持在場很重要?!?/p>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