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AI現狀:世界并不總是平的
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總是在不斷產生又破滅中循環。”梅拉妮·馬歇爾在著作《AI3.0》中,這樣描述人工智能領域5到10年的周期循環。2016年,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后,AlphaGo短暫掀起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浪潮。
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總是在不斷產生又破滅中循環。”梅拉妮·馬歇爾在著作《AI3.0》中,這樣描述人工智能領域5到10年的周期循環。2016年,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后,AlphaGo短暫掀起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浪潮。
·隨著尖端人工智能系統變得更加強大和靈活,比較它們的能力越來越困難。由于基準變得不那么明確,用于評估大語言模型的“基于氛圍”的方法在業界越來越普遍。·人工智能安全在2023年首次占據舞臺中心。但人工智能界內部存在深刻分歧,世界各國政府采取的做法相互矛盾。挑戰性在于,許多正在討論的全球治理模式都需要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共識粉碎機 (ID:botaijin),作者:波太金昨天下午我們做了我們這個月的大模型進度更新路演,用一個詞來總結現在的大模型現狀,就是豪賭,如果最后證明能走通,那么想象空間會是巨大的。如果說2023年大模型開始講Scaling Law的故事,那么2024年是Scaling La
從硬件、軟件和算法以及各國政策等方面展現量子技術最新進展。作者丨杏花編輯丨青暮超導量子計算過去宣稱實現的量子霸權在最新的獲得戈登貝爾獎被宣告打破,但谷歌和IBM依然在這一領域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離子阱則憑借高保真的量子比特,在穩步前行,探索多樣化的技術路線;中性原子與之類似,但具有更好的可擴展性,這
財聯社5月31日訊(編輯 史正丞)整個2023年至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令資本市場看到了另一場“生產力革命”的希望,推動美股市場呈現出“AI獨自上漲”的奇特景象。很顯然到目前為止,金融圈還沒有出現“非用不可”的AIGC應用,但精明的華爾街機構早已為AI找到了最適合發揮的工作。苦活、累活交給AI做吧
大約20年前,技術哲學開啟了經驗轉向,經過多年發展,其自身的經驗特性更加明顯。技術哲學在關注與分析諸多新型經驗技術的同時,也跨出了自身的界限,與倫理學、認知科學哲學、政治哲學等多個學科進行深度融合,這種轉向對于技術哲學發展而言是好是壞還需經實踐與時間檢驗。一些技術哲學家已開始有意識地反思經驗轉向,“
近期國君TMT團隊邀請了AI算力專家做分享,現將交流內容總結如下:國外使用 GPT 通用模型,國內現在開發各種各樣的專屬模型,模型下邊會有一個底座,使用異構GPU 算力。把 GPU 放到 AI 里面,就叫它 AI 芯片。AI 芯片大概分四類:GPU,FPGA,ASIC和類腦,類腦目前還是在實驗室研究
無人駕駛一、引言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經從科幻概念轉變為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它在許多領域中都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從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到推動工業和商業領域的革新。本文將概述人工智能的現狀,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并探討AI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PyTorch西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繼Windows Copilot發布后,微軟Build大會熱度又被一場演講引爆。前特斯拉AI總監Andrej Karpathy在演講中認為思維樹(tree of thoughts)與AlphaGo的蒙特卡洛樹搜索(MCTS)有異曲同工之
當大模型踏入醫療行業與人類醫生一較高下時,它能達到什么水平?就在最近,醫學頂刊BMJ便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遵循公認的臨床抑郁癥治療標準方面,先進大模型可能比醫生要強!從研究結果上來看,大語言模型(LLM)在輕度和重度抑郁癥治療方面,已經達到了公認的治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