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特稿

特稿

  • 特稿|家用機器人何時來“敲門”

    挪威機器人初創公司1X科技推出家用雙足人形機器人NEOBeta可沖咖啡、疊衣服、遞送物品,儼然一位“機器人管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等推出家務機器人原型MobileALOHA,能完成做滑蛋蝦仁、拉拉鏈、幫

  • 特稿:未來已來——多國專家談人工智能與人類勞動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特稿:未來已來——多國專家談人工智能與人類勞動新華社記者未來已來,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這句名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就人工智能(AI)對人類勞動的影響采訪一些人工智能科學家、科技企業家、科幻作家,他們反復提到“未來已來”。(小標題)已來而未均

  • 特稿: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上線賦能更多行業

    當年谷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程序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們對它驚嘆與好奇的同時,可能也沒想到如今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程序ChatGPT已將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推升至更高水平,實用價值也大幅提升。 

  • 特稿:“人工智能之年”的希望與警示

    今年以來,以ChatGPT聊天機器人程序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發全球關注,人工智能英文縮寫AI入選《柯林斯英語詞典》“2023年度單詞”。   從輔助科研到藝術創作,從金融分析到自動駕駛,飛快進步的人工智能有效提升工作生活的效率和質量,助推多個行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 關于AI的2025年,AI這樣回答|特稿

    2024年對于生成式AI行業而言,是充滿變革與突破的一年。  這一年,生成式AI技術持續迭代創新,廠商們不再僅僅是堆算力,而是探索MoE混合專家架構、強化學習等多種新型技術路徑,投入更小,更垂直的小模型不斷涌現。  底層架構的優化使計算效率大幅提升,模型的知識儲備與表達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更復雜的應用

  • 特稿

    《科創板日報》12月27日訊(記者 張洋洋)2024年對于生成式AI行業而言,是充滿變革與突破的一年。這一年,生成式AI技術持續迭代創新,廠商們不再僅僅是堆算力,而是探索MoE混合專家架構、強化學習等多種新型技術路徑,投入更小,更垂直的小模型不斷涌現。底層架構的優化使計算效率大幅提升,模型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