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上海合力推動“AI+醫學”創新發展

上海合力推動“AI+醫學”創新發展

新火種    2024-12-17

2024中國醫學人工智能大會發布《中國醫學人工智能“上海宣言”》和亥步醫學大模型

◎記者王墨璞嘉嚴曦夢

人工智能(AI)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將為醫療衛生健康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12月13日至15日,在2024中國醫學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醫學人工智能“上海宣言”》發布,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產業聯盟啟動,亥步醫學大模型發布。

“上海宣言”提出六項基本原則

會上,2024中國醫學人工智能大會主席、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趙丹丹宣讀《中國醫學人工智能“上海宣言”》。“上海宣言”明確致力構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融合醫學智慧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未來醫療體系的愿景。在上述體系中,人工智能不僅作為輔助工具,更是創新源泉,助力醫生作出更精準的診斷、制定更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確保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高質量、可負擔的醫療服務。

“上海宣言”提出六項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倫理為先,在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中,堅持倫理審查先行,確保技術不侵犯個人隱私,尊重生命尊嚴,避免偏見與歧視,維護患者的權益。

二是堅持依法依規,堅持依法依規開展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加快推進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治理法律制度建設。

三是堅持安全有效,確保所有醫學人工智能產品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驗證,達到或超越現有的醫療標準,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與護理。

四是堅持透明可解釋,推動算法的透明化,明確醫學人工智能的決策過程可以被理解、驗證與追溯,增強醫患信任。

五是堅持公平可及,致力于縮小數字鴻溝,確保醫學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與應用,能夠惠及全球所有地區與人群,特別是偏遠及醫療資源匱乏地區。

六是堅持持續創新,鼓勵跨學科合作,不斷探索醫學與人工智能的新邊界,促進醫療知識和技術的持續進步。

“上海宣言”還提出了加強基礎研究、推動臨床應用、加速推廣應用、建立標準體系、人才培養與教育、促進國際合作等六大行動方向。

上海搶抓“AI+醫學”發展機遇

面向未來,上海正在積極搶抓“AI+醫學”發展新機遇。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面向未來,上海將緊抓智能化發展新機遇,集聚各方合力,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將更多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落地應用,助力打造中國醫學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會上,2024中國醫學人工智能大會主席、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人工智能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孔德興,上海證券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葉國標,浙江德尚韻興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師聯康共同宣布,亥步醫療大模型正式發布。該款大模型參數規模達千億級別,可支持文本、文檔、圖片、視頻等多樣格式大數據分析和決策以及輸出,為醫學影像解讀、診斷提供了可靠的助手。

據悉,亥步是在多模態數據下研發的大模型,主要是基于國家衛健委的國家級影像數據庫和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數據治理工作組,聯合多家醫院、科研機構共同開發。從數據的采集,到數據的質控、標注等,都進行了嚴格的規范。有這樣嚴格的流程,它的落地時效性、準確率都有大幅提升。

“當前,醫學與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融合階段,并逐漸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新焦點。AI醫療是近些年中國醫療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重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聞大翔在會上表示。

孔德興介紹,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可以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誤診率,還可以協助醫生進行病情預測、治療方案制定和康復評估,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醫療服務。在醫療影像、基因檢測、病理分析等領域,人工智能已經展現出很大的潛力。

趙丹丹表示,人工智能已經逐步滲透到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制定、醫療資源配置、患者健康管理等醫療行業的各個環節。

“未來,我們將擁有更多智能化的醫療設備、更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更便捷的就醫體驗。人工智能將助力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孔德興稱。

“醫學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關乎到人類健康的福祉,承載著我們對更美好醫療未來的憧憬。我們堅信,通過不懈努力與緊密合作,醫學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將開啟醫療健康的新紀元,為全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健康福祉。”趙丹丹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