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醫生:期待借助AI技術,以多元化身份探索醫療新未來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滕一韜 俞劉東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知名眼科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陶勇受邀參加了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期間,他接受了潮新聞記者的采訪。
在眼科領域,陶勇醫生有超過22年的豐富臨床經驗,曾成功幫助超過10萬名眼病患者。然而,2020年,一次意外讓他不得不離開手術臺。
經過鍥而不舍的康復訓練,今年,陶勇重新拿起了手術刀。同時,他還以科普大V和公益參與者等多元身份活躍在公眾視野中。不過,他的初心從未變過:無論是傳統醫療還是借助AI技術的新興醫療,都希望讓患者感受到安慰和舒適。
潮新聞記者 俞劉東 攝
希望AI早期篩查能在全國進行公益推廣
“受傷前,我做了大約有一萬五、六千臺的眼科手術。”在陶勇看來,告別手術臺是一個遺憾,“只要有可能,我會盡量想辦法繼續拿起手術刀。”
在科室團隊的共同幫助下,今年9月,陶勇重返手術臺。“好像騎了很多年自行車之后突然不騎了,過了很久又重新再騎,是熟悉親切的感覺。”回憶起來,陶勇說,他感到既興奮,同時也是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
“現在能把手術刀‘撿’起來也蠻好的,但其實也有做過最壞的打算,如果這輩子做不了手術了,那就去更多地從事科研、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也因此,陶勇并沒有放棄在眼科事業上的追求,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履行醫生使命,“現階段主要在做的是發展科室團隊,所以常見病跟多發病我們團隊也能夠更好地完成,與此同時開展一些疑難雜癥的研究,實現了梯隊培養。”
陶勇介紹,他的團隊開展的項目之一,叫做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的AI篩查。
“這類患者往往有個特點,有了視覺癥狀、看不見了才來,所以來的時候可能已經是晚期了。”經過陶勇團隊十年的跟蹤隨訪與研究發現,當病變尚處于早期,僅累及視網膜一個象限時,視力受損的概率低于10%;若病變累及超過視網膜的一半,則有50%的患者將面臨視力喪失的風險;而當整個視網膜受累,進入晚期時,視力喪失的概率則高達100%。因此,對于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而言,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如何能夠在早期將端口前移、完成大量的篩查工作?在陶勇看來,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國內能看眼底的大夫有限,每天看門診、做手術已非常忙碌。深入到社區做普遍篩查也存在著性價比較低的問題。”陶勇解釋,這個病只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發生率大概5%,所以篩查中大部分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是有問題的。
為此,陶勇團隊開發算法并將算法放在云端,通過愛心企業捐助眼底照相機,無需占用醫院的資源,拍完之后自動上傳,1分鐘的時間就確認是否為早期的視網膜病變,結果也不會遺漏。
目前,該項目已在4家兒童醫院落地,獲得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未來我希望能在全國范圍內公益推廣,尤其是普及到一些相對低衛生資源的區域。”陶勇說,這樣理論上國內每年能減少4000個因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而失明的人。
“這個病也可以作為一個樣本。像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病例,技術也同樣適用。未來我們把端口前移,很可能全國1700萬視盲和低視力的人就越來越少,趨近于零。”陶勇說,他把項目取名“光盲計劃”還,希望用科技讓更多人將光明留在眼中,也希望通過人文和公益將溫暖和希望留在患者的心中。
多元化身份探索醫療新未來
首次參加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陶勇直言很開心也很榮幸。在烏鎮,他感受到了互聯網元素與古鎮文化的完美融合,“展館里許多科技型企業紛紛展示了自己先進的技術,所以我非常相信這些一定能幫助醫療插上翅膀,讓我們的醫療技術更好地得到賦能。”
在陶勇看來,隨著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普及,醫生的工作方式和職業定義也在悄然改變,新時代醫生應該具備多元化的職業身份,以適應社會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此,他暢想未來醫生可能不再坐在醫院的診室里,而是可以在其他地方甚至家里進行遠程看病、科普宣傳等工作。
“不過,無論是傳統醫療還是新興醫療形式,我們的目標都是讓患者感受到安慰和舒適。”陶勇醫生說,“就像特魯多醫生的那句話,‘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但總是去安慰’。我們通過各種形式,都是希望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關懷和溫暖。”
作為網絡上人氣頗高的科普大V,陶勇還和潮新聞記者分享了護眼小妙——
“由于長期熬夜、盯著電腦辦公、視頻終端綜合癥等多方面原因,現在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飽受干眼癥的困擾,但如何緩解干眼癥大家可能存在著普遍的誤區。”陶勇說,很多人的做法是使用網紅眼藥水,甚至很頻繁地去滴,“其實最好的護眼方法并不是點眼藥水,而是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潤。”
“就像冬天手很干,比起越洗手越干,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抹護手霜。我們的眼睛也有一個天然的護眼霜,就在我們的眼皮里邊,叫瞼板腺。”陶勇建議,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做一次熱敷,每次熱敷5-10分鐘后再擠5下眼睛,以促進瞼板腺的油脂分泌,讓天然的護眼霜覆蓋在眼睛表面。通過這種方法,80%的干眼癥患者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改善。
“轉載請注明出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