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大空間項目落地元宇宙與AI催生線下娛樂新機遇
AI與元宇宙是過去幾年熱度最高的新興技術,自被傳播后,這些技術如何影響影視產業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無論是VR、AR、MR等硬件設施,還是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等軟件,新興技術正逐步進入到影視創作的各個環節中,帶來了一系列全新的故事體驗和商業可能。技術打開視野的同時,創作者需要進一步反思如何運用新興技術拓寬創作,尋找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未來前景。
“如果我們只把新興技術和科幻電影創作這兩件事連在一起,可能對于新興技術帶來的改變,無論是工具性,還是對象性,太狹窄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科幻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王紅衛表示,“我們把技術更新,以及現在所有的受眾,對于娛樂方式的新的需求結合在一起,很可能會催生一些全新的敘事藝術、敘事體驗、場景體驗,那個東西可能跟既往有關,也可能跟既往完全不一樣,可能跟游戲和所有的這些沉浸式體驗更相像,包括特效。”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看到,目前已經有部分商圈負責人、策展機構、文旅企業對元宇宙、AI等技術打造的多人大空間作品產生了興趣。在上影節期間,《蒼蘭訣》《唐朝詭事錄》等項目已初步明確落地上海的意向,未來有可能為全國探索文商旅消費新模式。
沉浸式體驗將促進商業效率提升
記者在上影節了解到,去年,全球首個商業化運營的大空間沉浸式探索項目《消失的法老》就曾落地上海,作為《消失的法老》亞洲首站,當時在上海有超過10萬名觀眾前來參觀。這種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創新體驗,跑通了基于虛擬現實(VR)設備的線下文旅消費模式,是文商旅融合的一次嘗試。
“與傳統的平面屏幕相比,VR的視覺效果更加立體和真實。”第一次體驗VR影片的市民李女士對記者表示,VR提供了360度的全景視覺體驗,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和更廣闊的視角,增強了觀影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導演李亙在觀看部分多人大空間的影像作品后說道:“它們不僅呈現出獵奇的空間體驗,還講述了有溫度、有共鳴的故事。”編劇黃石對于其中一部名為《蝴蝶之舞》的作品印象深刻,“我在那個情境里,非常的舒適。這些影像有著心理療愈、精神撫慰的功能。”
科技創新一方面讓內容體驗變得更獨特,同時也讓商業運營效率變得更高。
“科技創新帶來的是兩方面,一方面讓內容體驗變得更獨特,同時也讓商業運營效率變得更高。”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張航在未來影院分享會上說。
“沉浸式技術的探索對于目前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有著積極的促進和助力作用。”博新宇宙創始人唐祎程認為,XR技術為觀眾帶來了全新娛樂體驗,也有助于解決文商旅行業在發展中的一系列困局。
尋求藝術與技術平衡發展
技術的迭代更新,使得線下影視文娛行業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隨著AI的不斷發展,創作者將能夠更有效率、更有想象力地完成創作。人工智能影像將有可能傳遞全新的美學體驗、情感陪伴。
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戴若犁表示,從實踐層面看,目前的AI技術能夠幫助影視行業降低成本,未來將向拓寬應用性的方向發展。隨著算法的迭代,人工智能將釋放出更強的能量。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孫斌從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表示,人工智能對于行業將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重塑,“從業者需要了解AI在電影行業中的運用情況,學習和使用AI工具進行創作、制作、發行,提升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專業技能。”
但與此同時,從業者們也面臨著內容創作、運營等方面的多重挑戰。特別是AI,雖然可以做到形式與邏輯的模仿,但是缺少對于內容與情感的體悟。
其中,李亙認為,最好的平衡是技術向前發展,傳統的東西依然能夠留存。技術的發展并不能取代人類的創造,未來的影視產業將面臨人機共創的生態環境。創作依然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技術服務于人,尋找人與AI的最佳配合方式。
(編輯:吳清 審核:李正豪 校對:劉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