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劉慶峰:聯手長三角行業龍頭,讓AI賦能產業剛需
近年,長三角多地提出以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AI 作為前沿數字技術,“AI+產業”的概念層出不窮。作為AI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深度參與了長三角產業協同,今年9月,在國家“東數西算”長三角樞紐兩大集群之一、蕪湖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中,科大訊飛等12家企業與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簽約,共同推進智算產業合作。此外,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還擔任了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的輪值主席和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的理事長。接下來,AI如何在長三角產業協同的框架下尋找發展機遇,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對此,澎湃研究所研究員采訪了劉慶峰。
根據城市產業,布局AI特色業務在外行眼里,AI是風光無限的新興技術方向,對于內行人,“叫好不叫座”的挑戰始終縈繞心間。大部分AI企業投入大,而盈利模式尚未成熟。10月24日,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從業人員多次提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成本高,但變現模式不成熟,導致企業毛利低的問題。對于這個共同的難題,劉慶峰作為行業“老兵”,他認為目前毛利低是面市產品都局限在淺層次的應用(比如聊天軟件ChatGPT),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深度賦能產業的剛需場景,市場的付費意愿就會更高。因此,洞察行業需求并建立快速訓練的機制,這是AI取得商業成功的要義。不過,提高AI的服務深度并不容易。這也是科大訊飛全球開發者節上,諸多從業人員困惑的一點。如果希望AI尤其是當下火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往個性化程度高的深度應用發展,就需要對接專業數據池來做訓練。這些挑戰或多或少可以在與長三角各城市、各企業的合作中找到解決思路。劉慶峰表示,“三年內,各行各業中將釋放大量to B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需求,等待市場應答。”根據高德納咨詢公司的數據,現在只有5%的企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提高到80%。深度賦能各類產業,劉慶峰關注每座長三角城市的優勢產業,希望根據他們最突出的需求來定位合作方向。“首先要做好經典場景的服務,讓各行各業可以共享。”劉慶峰告訴澎湃研究所研究員,再根據每座城市不同的產業優勢,拓展相應的人工智能特色業務。
劉慶峰舉例,杭州電商優勢明顯,科大訊飛開發了很多與工業互聯網和廣告創意行業相關的合作項目。蘇州制造業較強,科大訊飛主攻機器人行業,嘗試突破工業機器人和家庭機器人兩個場景。上海國際化程度高,科大訊飛把多語種研發放在上海。“我們會充分利用長三角各城市已有的技術資源和產業生態,來形成科大訊飛的布局特色。”“必須與懂行業場景的龍頭聯手”在“因地制宜”拓展業務的原則下,如何推進與長三角各市的具體合作?劉慶峰看重和關鍵合作伙伴的聯盟關系:既要聯系甲方,也要聯合同行。一方面,劉慶峰強調通過拓展甲方合作伙伴網絡,對接縱深行業情景。這為技術突破提供專業數據基礎,“要把行業做透,必須要有真正懂行業、懂應用場景的龍頭企業跟我們聯合打造,”劉慶峰表示,一旦跟垂直領域的知識結合,訓練數據變得專業、個性,人工智能的水平就可能從六七十分變成八九十分。實際上,在今年的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開幕式上,科大訊飛聯合行業龍頭共同發布12個行業大模型,包含金融、汽車、運營商、工業、住建、物業、法律等。其中,在上海打造的司法大模型就是基于與上海市高院、檢察院、公安部、法學會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劉慶峰強調要聯合所有人工智能的同行企業,提升人工智能服務的水平。“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垂直領域,絕不能光靠訊飛一己之力,要把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各個企業聯合起來。” 此前,劉慶峰還與眾多人工智能企業家共同發布《通用人工智能合肥宣言》,強調共同從源頭技術創新、生態打造、產業鏈安全以及倫理人文等方面把事情做好。無論是甲方合作網絡的拓展,還是同行企業的聯合,都受益于長三角產業協作平臺的身影。劉慶峰表示,“作為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和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的理事長,我們累積了很多深度合作伙伴。”另外,科大訊飛還與108家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在蕪湖、合肥、蘇州等城市建立了雙創基地。明年,科大訊飛還將強投入研發。“大家一定會看到明顯新增的收入毛利,但是新增的毛利我們說不定會全部投到大模型新的研發中。”劉慶峰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通過長三角企業攜手合作,在長三角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地。也相信在這一輪通用人工智能浪潮中,長三角地區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設計 白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