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長三角青少年決戰AI賽場:7600余支隊伍參賽,65萬人次參與、觀摩

長三角青少年決戰AI賽場:7600余支隊伍參賽,65萬人次參與、觀摩

新火種    2023-11-20

昨天(19日),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青少年匯聚在上海市第五中學,舉行“讓世界充滿AI”——第三屆長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奧林匹克挑戰賽(簡稱“AI奧林匹克”)總決賽。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舉行,在為期7個月的時間里,共有來自長三角31個城市的1200余所中小學的7600余支參賽隊伍踴躍參與,參加包括“無人駕駛”“算法擂臺”兩個項目在內的主賽道大比拼和嘉年華活動。

當天,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浦育AI科創基地、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曙光智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成為上海人工智能教育共同體第五批成員單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等23家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與科普場館成為新一輪上海市學生(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2023-2026)。兩大板塊八大主題展示區吸引65萬人次參與“AI奧林匹克”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是一項以“培養具有人工智能思維的面向未來的科技人才、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的青少年群體”為宗旨,以“創造、實踐、快樂、分享”為理念的青少年大型人工智能教育項目。

本屆賽事共吸引了江浙滬皖三省一市31個城市的1200余所中小學校參與。截至總決賽開賽前,超65萬人次參與這場人工智能的“華山論劍”。其中,參賽隊伍7600余支,“AI奧林匹克”活動平臺及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資源平臺總訪問量超300萬人次。本屆賽事圍繞“讓世界充滿AI”這一主題,通過主賽道、嘉年華兩大板塊和挑戰賽官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兩大線上平臺以及八大主題展示區,自5月啟動以來,持續開展了7個月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動。其中,主賽道通過“算法擂臺”和“無人駕駛”兩大賽道,以高規格、高質量、高難度的挑戰賽促進人工智能領域青少年后備人才的培養。

在“算法擂臺——一路有AI”中,AI既指人工智能,又是“eye”的諧音,聚焦疲勞駕駛應用場景,參賽團隊使用“視覺識別”技術來進行算法的設計優化,完成駕駛者狀態的智能檢測任務。在“無人駕駛—太空探索”中,設置了虛擬及實體兩個賽道,參賽隊伍自行設計制作太空站運輸載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挑戰自主控制移動、對接航天器、開展艙內艙外實驗、運送物資和人員等任務。與主賽道相比,嘉年華的內容則更加豐富多彩,包括直播間、新視界、云學堂、實驗室、繪畫、展示會、開發者、無限飛躍八大主題展示區,圍繞“體驗AI”“挑戰AI”“創想AI”三大維度,為更多向往人工智能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了解、學習、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會。

AI重塑校外科技教育新模式據悉,本屆挑戰賽開發了一個資源平臺、線上線下兩大展區,逐漸從“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轉變。挑戰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資源平臺以“真實場景、身邊問題、賦能應用、創新實踐”為特色,提供涵蓋小學到高中,校內和校外的AI基礎、算法編程、自主控制、視覺和聲音識別、賦能應用場景5大系列,1800+課時人工智能課程。

此外,活動中,AI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引人關注。本屆挑戰賽嘉年華繪畫項目帶領學生開啟了“木版水印的AI之旅”。木版水印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將傳統繪畫“解構”,雕刻制作分版,再使用傳統水墨顏料逐版套印“重構”圖像。參賽的同學們根據明代畫家沈周的《兩江名勝圖》木版水印畫冊及雕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符合沈周山水畫風格的《兩江名勝圖》的第十一幅作品,展示新時代長三角地區的大好河山和飛速發展。

據悉,本屆挑戰賽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前沿,聯合多家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單位為學生設計前沿項目、開發新賽道。聯合朵云軒、百度飛漿開發了嘉年華展區的AI繪畫“木版水印的AI之旅”,并得到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交通大學設計學院的鼎力支持。

作者:張鵬

文:張鵬

圖:市教委供圖,何思哲攝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唐聞佳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