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AI浪潮大爆發,學而思再造一個「學而思」

AI浪潮大爆發,學而思再造一個「學而思」

新火種    2024-01-04
教育智能硬件成必爭之地。

2023這一年,讓你印象最深的風口是什么?

毫無疑問是AI,特別是OpenAI公司旗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每次動作,都牽動著所有VC心弦。

這里有無窮增長的誘惑,有資本的狂歡,更有AI重塑所有行業的想象空間。但就中國市場而言,絕大多數理性投資人追逐的還是應用端表現。

在36氪接觸的投資人群體中,已經開始有人押注教育這個垂直細分市場。他們的判斷是,教育關系千家萬戶,人員規模大;早前的題庫之戰就已經初現AI端倪,只不過被忽視。“參照來看,國外OpenAI投資的教育項目最多,ChatGPT4.0上線的時候,最開始演示的也是教育場景。”一位教育從業人士表示。

根據Alhackathon的統計顯示,排名前20的AI應用中,有三個與教育相關。其中,Q-chat的訪問量在9月份上漲了88%,ChegMate更是上漲了110%。顯然,這些都給了行業充足信心。

更重要的是,這些似乎都在預示著,教育行業正被重估。那么,目前這個重估的切口是什么呢?或者說有什么爆款產品是能夠重點跟蹤的?

應該是學習機這個品類。首先,商業維度上看,這個市場有高增長,據悉,學習機在去年三大電商平臺的銷量是293萬臺,而今年前五個月就達126萬臺,同比增長84%;其次,學習機疊加AI,開啟了軟硬一體化新時代。

事實上,教育行業最近動作較大的當屬學而思。

12月19日,學而思宣布推出學習機新品xPad2 Pro系列。相比10個月前的第一代產品,xPad2 Pro的亮點在于與九章大模型的結合,以及硬件自身能力的提高。

從36氪測評來看,學而思學習機第一代比較粗糙,試圖通過好內容這個單點去彌補硬件的不足,典型的一白遮百丑。二代的硬件能力有所改善,不管是芯片還是屏幕,也融入了10大AI輔助工具。

對于學而思采用的好內容+AI+硬件這種路徑,我們好奇的是,這個路徑到底存在哪些邏輯?會不會是AI在教育行業百花齊放的較優解?

教育智能硬件成必爭之地

以學習機為代表的教育智能硬件品類,經歷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禮品級為主。這期間崛起的公司包括小霸王、文曲星、步步高優學派、讀書郎,類似于一個大U盤。從讀書郎的財報可發現,其成立于1999年,銷售也以線下為主。100多家線下經銷商七成分布于三線城市及以下。2021年曾獲得8.1億元收入。

第二個階段以手機、平板為主。轉折點出現在疫情期間,線下課程中斷后全國都改為線上網課。從讀書郎的出貨量就能看到,2018年僅39.9萬臺,2019年就飆升至45.7萬臺,2020年再次增至48萬臺。

但是這個期間,也亂象頻生。比如有些廠商推出過音響為載體的設備、也有以一塊屏幕加音響的設備。對于最重要的教育內容沒有體系化,也幾乎只能采購第三方。

第三個階段即是2022年開啟的教育智能硬件。教育公司開始不斷入局,具備提供優質教育的能力,也逐漸開始彌補硬件能力。特別是2023年還遇到大模型爆發,AI的融合條件初現。也就標志正式進入內容+AI+硬件時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不管是通用大模型還是垂直大模型,均有大量玩家公布了自己的新動作。包括百度、科大訊飛;也包括好未來、網易有道、猿輔導等等。

因此學習機這種教育智能硬件品類的價值,已成為各大廠商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誰能占住這個市場,誰對用戶的價值就越多。

據學而思學習機負責人趙璞錚透露,xPad2 Pro在內容方面有三大亮點。

一是沉淀了學而思20年的教研內容,即有3000人研發團隊,又有萬里挑一的好老師,更有超3000萬學員的檢驗。

二是全學段、全學科、全體系。從第一代的只有1000多本教學教輔提升到二代的超2萬本,真題試卷也超過15萬套,分鐘數更超過1400萬分鐘。

三是精準學pro。既首創了三層精準學,又有原子級知識圖譜。保證了場景更全面、講解更多樣、題目更優質、數據更閉環。

如果說學而思做內容是看家本領,那么二代把硬件能力補上更值得關注。因為行業始終有質疑聲是互聯網公司做不好硬件、教育公司也很難做好硬件。

學而思教過的學費肉眼可見,尤其是第一代的卡頓、學習機只能孩子使用、屏幕不夠大等等。換句話說,曾經掉隊的學而思比較匆忙上線了一款學習機。畢竟同行們動作不斷。

從2021年618開始,阿里發布了智慧屏天貓精靈為代表的40款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同年3月,猿輔導發布旗下斑馬智能學習機G1;7月,科大訊飛發布AI學習機T10高端旗艦品;

2022年開始激烈化,先是學而思發布學而思學習機一代;2月科大訊飛發新品T20 Pro;作業幫也發布平板;5月,猿輔導再發布小猿學練機。

吸取教訓后,學而思學習機二代xPad2 Pro,采用了天璣6nm8核芯片處理器,一定程度解決了卡頓難題;在保護眼睛方面,采用了和華星光電合作的未來紙潤眼屏幕,包括原彩、閱讀、練習模式;此外電池達1.2萬mAh,45W快充,滿電待機能扛45天。

與其說學而思是因為交了學費,不如說也是“破圈被逼”。原因在于學習機的用戶開始下沉到三線城市及以下,對于一二線城市用戶來說,多數以學習內容需求優先。但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還要求硬件本身得優質。所以如果想獲得這部分用戶,學而思必須改進完善硬件部分。

最后看AI亮點部分,學而思提供了三種方式:AI對話學、數學隨時問、10大AI輔助神器(AI查詞、AI指尖翻譯、AI作文助手、AI聽寫、AI背誦、AI口算練習、AI口算批改、AI小思練習、AI百科問答、AI讀繪本)。

當不少人還在糾結和尋找大模型運用場景的時候,教育行業已能將AI融入智能硬件,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AI和教育都不可缺少

大模型雖火,但目前更多還處于觀望和通用階段。

GPT-4采用的是大語言模型(簡單理解即偏文科),它需要無窮的語言文本訓練,然后給出語言翻譯、摘要、理解和生成任務。但如果遇到數學問題怎么辦?數學要求題目能不出錯、能清晰完整給出解題步驟、還要能吸引孩子的興趣,畢竟每個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

目前的主流解決方案有兩類:一類是傳統AI+數據庫,比如Google收購的Photomath、微軟數學、Mathway等產品;另一類是嘗試讓通用LLM“更懂數學”,比如谷歌旗下的Minerva模型,開始專門針對數學問題進行調優。

對于數學起家的學而思來說,如果沿用主流解決方案,肯定不是最好選擇。起碼體現不了學而思的實力。

于是,今年8月24日,學而思CTO田密宣布其自研的數學領域千億級大模型MathGPT(九章大模型)開啟內測。MathGPT是以解題和講題算法為核心的數學垂直領域的大模型,也是國內首個專為數學打造的大模型。

用戶只要用文字或圖片方式上傳數學題,就能在九章大模型MathGPT上得到對話式的解答反饋,也可以通過“隨機來一題”的按鈕,隨機生成數學題目并由系統給出解答。

其實,學而思要自研數學大模型MathGPT最內核的原因在于,國內只有學而思的數學數據積累是最多。從OpenAI就能看到多數據的重要性——GPT-4模型參數規模約為1.8萬億,為GPT-3(1750億)的十倍以上;GPT-4訓練數據規模約20萬億Token,為GPT-3(5000 億Token)的40倍。

學而思官微曾披露過一個案例。以一道數列題為例,九章大模型MathGPT給出的答案包含“分析”、“詳解”、“點睛”三個部分。分析提供題目的解題思路、思考方式,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題目;詳解給出具體的計算方式和答案;點睛最后對題目的考點、難點、關鍵點進行提示,幫助用戶回顧反思出題意圖、舉一反三。明顯比通用大模型詳細很多。

學而思學習機負責人趙璞錚也在新品發布中反復強調,xPad2 Pro基于AI芯片進行了多模態設計,重點就落在解題和講題模型上,“家長的需求發生了明顯變化,從過去的看課到如今的作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更不一樣了,過去一味追求能夠把題答對,現在則變成能不能提出一個好問題。事實上,對話型的教育方式對彼此啟發更大。也非常適合AI這類新生產力。”

據九章大模型官網顯示,從九章大模型MathGPT和GPT-4對比結果來看,中文數據集下的正確率,九章大模型MathGPT是GPT-4的兩倍多;在英文狀態下的正確率,九章大模型MathGPT也略高于GPT-4。

未來,相信在九章大模型MathGPT這個數學模型本身之外,可以輸入或輸出文本及其他模態,包括圖像、視頻、音頻、數據庫等的多模態(MLLM)正成為走向 AGI的重要途徑。明顯看出,學而思也不只滿足于輸入輸出均已文本形式進行的大語言模型(LLM)。

一方面抓住自研的九章大模型MathGPT,另一方面采用超高算力芯片,學而思二代學習機xPad2 Pro性能確實值得體驗。

應該如何認識重構后的學而思

曾有知名教育大佬直指自己公司科技含量不高,特別是疫情期間的網課教學。大量的教育公司被技術困住,一時間,教育科技開始成為行業主流定位。

也是在2020年,國內AI教育公司融資額超過300億元,創下10年新高。幾年前的暑期大戰,記憶猶在。

但這個階段,大部分看重的還是內容和軟件層面,或者流量層面。BAT曾經在教育賽道進行高額押注,但因為流量思維并未打開特別大的局面,互聯網邏輯宣布走不通。對于硬件,除了網易有道一直投入之外,各家基本投入不多。

就連學而思創始人張邦鑫都直言“硬件貶值速度太快了,要想跑贏貶值,必須得靠內容升值速度超過”,這也一定程度體現了只靠硬件的不足,而如今的AI可以破局。

當教培業務按下暫停鍵時,教育智能硬件才開始浮出水面。

以學而思為例,最早推出臺燈,后面又有詞典筆、講題機等等。產品會一直隨著用戶需求改變,背后不變的是底層邏輯——如何解決個性化、大規模、高品質這個不可能三角。

目前看來,AI+好內容+硬件能夠解決。這也要求教育科技公司進化到第三個階段——科技公司。

從教育公司到教育科技公司再到科技公司,這也是中國教育行業的時代變遷之路。特別遇到如今這個AI大爆發之時,科技更顯必要。但是要從第二階段迭代到第三階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未來為什么可以?學而思為什么可以?

首先需要理念的升級。學而思學習機負責人趙璞錚透露過,目前學習機二代設計遵循的是“孩子喜歡、家長省心、科技驅動。”功能和互動反饋方面,設計了大量能激勵和吸引孩子愛學習的內容,包含星光值、勛章體系、未來寶盒、虛擬形象等。

比如“摩比愛寫字”這款創新交互玩法產品,是一款音樂游戲和寫字結合起來的交互應用,以隔空手勢練寫字的魔法交互方式,讓孩子動起來,在玩中學。

其次是對科技的重投入。據了解,學而思已累計投入超10億元在研發上。九章大模型MathGPT之于學習機,就如芯片之于手機。

最后是組織的保證。好未來內部目前分為三大體系團隊:到店學習、在家學習、前沿探索。對于后者,始終給予了全公司力量。趙璞錚也分享過全公司對學習機的高度配合。

經典戰略書《好戰略、壞戰略》多次提到,戰略的核心基本相同:發現關鍵問題,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動處理這些關鍵問題。對于所有的教育行業來說,AI就是如今最關鍵的問題。

如果從整個商業角度來看,近兩年來,學而思并沒有倒下,反而依靠企業韌性萌發了“第二春”,這個韌性背后靠的是持續不斷創新,以及想改變行業決心。

學而思的重構之路,或許能給更多短期受到政策、技術等因素影響的企業以啟發。那就是,始終聚焦在自己擅長的點上,用更大的需求周期去抵抗短周期的逆風。過去20年的學而思,經歷過無數次短周期,都依靠著抓住教育本質、科技本質而順利邁過。也只有依靠這種路徑,才能在行業出現歷史性機會的時候,做足準備、充分迎接。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