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召開,方正電子分享媒體融合新趨勢與新技術展望
金秋時節,相約彭城,眾媒齊聚,碰撞思想,10月26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2023中國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暨“百家媒體看徐州”采風活動在徐州舉行。來自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媒體,江蘇省報業協會等行業協會代表以及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等技術公司的近200名代表,就媒體技術賦能內容生產、產業經營和社會治理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大會現場
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徐州市委副書記韓冬梅出席大會并致辭。本次大會以“技術賦能共贏未來”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探討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聚焦“為媒體找技術,為技術找場景”,致力于打造一個媒體融合創新技術與服務應用的交互平臺,為全國媒體全面深度融合、報業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
▲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
會議表彰了全國報業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創新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方正魔方智能創作器”以媒體行業專屬大模型為支撐,憑借其行業專屬數據的優勢,融合模型、人機交互、場景定制、數據安全等多項創新優勢入選優秀案例。方正電子副總裁劉長明作為特邀嘉賓參會,并在專家報告環節作了題為《媒體融合新趨勢與新技術應用展望》的報告。
媒體融合的“新數智化”趨勢
▲方正電子副總裁劉長明
方正電子副總裁劉長明介紹了媒體融合這十年發展歷程,媒體融合經歷了從相加到相融,從“融媒”到“智媒”發展階段,媒體融合十年,媒體打破了原有媒介邊界,從單一媒介到多媒介全媒體傳播;打破了原有產品形態,從單一紙媒到多媒介多形態全媒體產品矩陣;打破了原有業務模式,從單一依賴廣告與發行到探索新聞+政務+商務+服務的業務模式;打破了原有業務模態,從一次出版到7x24小時連續出版;打破了原有業務流程,從傳統單一業務流程到融合采編生產流程;打破了受眾交互模式,從靜態單向到動態交互;打破了原有業務邊界,從單一業務領域到構建跨界構建媒體生態,融入智慧城市建設。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媒體融合將走向“新數智化”趨勢。
劉長明從內容、技術、管理等方面總結了媒體融合的“新數智化”演進和趨勢,聚焦移動新媒體主陣地、通過數據重建用戶連接、人工智能重塑媒體新邊界、通過組織變革和業務融合實現流程化再造,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以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打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媒體融合技術演進路線:數字化+AI智能
媒體融合技術的演進路線,主要經歷了“傳統媒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數字化+AI智能”三個階段,基于數據中臺、智能中臺的一體化智媒開放平臺,將實現媒體融合生產方式的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人工智能賦能全新智媒時代,智能技術將全面提升內容生產力和傳播效率。
“數字化+AI智能”時代,媒體內容生產、傳播分發、運營流程中,智能技術與選題策劃、內容創作、編審加工、智能分發和傳播等業務流程緊密融合,基于智能媒體技術,打造智能媒體核心技術底座,支持媒體實現數智化轉型。
媒體大模型作為媒體融合新的技術方向,基于AI“人機協同"的業務流程新范式成為主流趨勢。劉長明分享了生成式AI大模型、AIGC對媒體深度融合的影響以及媒體大模型將為融媒體技術平臺賦能。媒體大模型以基礎大模型為底座,結合媒體技術和行業專屬數據,將廣泛服務于輔助創作、內容風控、智能應答與檢索、多模態服務等應用場景,賦能內容生產傳播,賦能媒體融合發展。
賦能:技術驅動創新應用實踐
隨著融媒體平臺和移動新媒體的技術發展,媒體內部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這些需求演進的背后,印證著技術的變革與創新發展,劉長明同時分享了中國青年報融媒云廚、中國網多語種外宣國際傳播平臺、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融媒體平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云、柳州市融媒體中心以及報臺融合背景下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青橙融媒》新聞客戶端、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銀川發布》新聞客戶端、邯鄲新聞傳媒中心《新邯鄲》新聞客戶端移動新媒體平臺等媒體融合創新典型案例。
展望: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
基于“科技賦能內容”全新戰略目標,以科技創新賦能媒體內容生產、傳播和運營,助力媒體融合從融媒到智媒,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方正電子推出了方正云雀融媒體(新一代智媒開放平臺)、方正魔方媒體大模型及魔方智能輔助創作器,構建一體化融媒體平臺和多模態智能媒資系統,為媒體構建數智化新引擎,賦能媒體深度運營新能力,讓科技創新真正為行業發展賦能,助力媒體深度融合邁向高質量階段。
數據服務與智能化并舉的“新數智化”新階段,方正電子將繼續秉承“技術為先、數智為翼、內容為王、服務為本”的理念,通過前沿技術與媒體業務場景的深度結合,以新數智化引領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加速媒體向數智化轉型發展,為全新智媒賦能!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