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媒體?BBC做了示范

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媒體?BBC做了示范

財富中文網    2024-05-07

彼得·阿徹,BBC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總監。圖片來源:COURTESY OF BBC

要說時下關注度最高的技術,肯定非生成式人工智能(AGI)莫屬。你能想象一下,各大主流媒體會如何應用這項技術嗎?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多數人腦中可能會聯想到一些反烏托邦式的畫面,比如用“深度造假”技術偽造出的政客形象,再比如像電影《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里那種跟著人滿街跑的廣告。不過,在當下這個人工智能技術的早期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還遠遠沒有那么可怕,而且各大企業也都希望證明它的正面價值。

以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例,BBC推出了一項叫做“實時文字頁面”的功能,它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噱頭,但卻很受歡迎,它可以將正在發生的事件(比如突發新聞或者體育賽事)轉化為實時的文字直播。雖然將一場足球比賽的音頻解說自動翻譯成文字,這聽起來并不怎么科幻,完全夠不上一集《黑鏡》(Black Mirror)或者《愛死機》的劇情水準,不過它卻是BBC最重視的人工智能應用之一。BBC已經在公司內部開展了幾十個試點項目,好讓這項技術更好地服務它在全球的3.18億用戶。

BBC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總監彼得·阿徹指出:“這個語音轉文字項目為我們開辟了很多潛在的使用場景,它可以通過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對內容進行格式轉換,來給我們的受眾帶來更多價值。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雖然聽起來可能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它能夠以一種低風險的模式大規模地投入應用,并且仍然保持BBC的新聞價值觀,那么這就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實驗自由

BBC同時還在試驗其他人工智能技術,比如一個用于內部知識管理的聊天機器人、一些用于標題生成和翻譯的工具,以及一個面向公眾、主要用于兒童教育的BBC助手,等等。

不過,BBC研發部的人工智能研究負責人丹尼杰拉·霍拉克表示,BBC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還有一個“更宏大的目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的團隊都在利用BBC的專有數據對一個開源大語言模型進行訓練,隨著這個模型對BBC的工作流程和語言風格越來越熟悉,BBC也為它賦予了更多雄心勃勃的任務。“我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做很多事情,比如提高工作效率、節省開支、改進推薦機制、改編內容、搜索檔案等等。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一整套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的復雜性。”

BBC研發部人工智能研究負責人丹尼杰拉·霍拉克。圖片來源:COURTESY OF BBC

BBC還鼓勵編輯部、商務部、法務部和政策研究團隊的員工自由探索如何利用ChatGPT、微軟Copilot和Runway等人工智能產品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價值。阿徹說:“這是整個公司都要面對的問題。你必須要讓大家自由地開展實驗,讓大家自由發揮。這是一項全新的東西,我們都要一起學習,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穩步前進,先立后破

到目前為止,BBC的實驗都還算順利。但是作為一家號稱“公正、優質、獨特”的公立機構,BBC也非常清楚,必須將員工的熱情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2023年10月,BBC的國家總監羅德里·塔爾凡·戴維斯制定了一套人工智能技術準則,強調了透明度、人的創造力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強調所有雇員、兼職員工和合作伙伴都要嚴格遵守BBC的新聞采編準則。

阿徹認為,人工智能是一個機遇,但它也有不少限制。現在,英國觀眾每周看BBC TV和iPlayer的時間,要比花在Netflix、Disney+和亞馬遜(Amazon)Prime上的時間加起來還多。因此,BBC在引領廣播電視行業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上是有天然優勢的。“我們此時此刻所做的,沒有一件事情是脫離了人的自動化。”他還表示:“我們的收視費是我們的一大優勢,但我們也因此在新技術的使用上有了一種責任,我們必須要走在前面。”

畢竟,那個崇尚“快速行動、先破后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出于商業和倫理考慮,在創新上沖在最前面未必總是有優勢的。“我們有一個所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棧。”阿徹解釋道:“我們正在研究這個技術棧的基礎架構應該是什么樣的,它需要我們公司具備哪些特定的能力,我們需要采用哪一種大語言模型,如何采用最優路徑進行構建,并且通過API將它提供給公司的其他部門。”

“一個反面案例是,你突然發現,自己跟4家云服務提供商簽了9份不同的合同,這樣你根本跟蹤不了成本。有的人還在ChatGPT上面花了幾百萬英鎊。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打算以特定的方式構建我們自己的人工智能戰略,它可能會慢一點,但是沒有關系。”

友商的壓力

BBC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來自其他媒體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壓力,這與地緣政治關系一樣,也是一種充滿矛盾的關系。

就在今年4月,谷歌在英國啟動了人工智能搜索試驗。曾就職與Channel 4、華納媒體(WarnerMedia)和News UK的資深數據專家佩德羅·科薩認為,各大新聞廣播公司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就是探索性與謹慎性之間的矛盾。

資深數據專家佩德羅·科薩,曾就職與Channel 4、華納媒體和News UK等新聞媒體。圖片來源:COURTESY OF PEDRO COSA

他表示:“媒體公司與技術平臺之間是一種‘亦敵亦友’的關系。現如今,人們經常會通過Facebook、谷歌(Google)或蘋果(Apple)看新聞,而它們最先推送的內容,往往都是為了賺你的錢或者賺你的點擊率的內容。而媒體公司也非常依賴這些平臺來獲得受眾,反過來,平臺也依賴媒體公司來提供高質量的內容。而人工智能技術則會讓媒體公司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平衡這種關系。”

不過,對于BBC或者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在人工智能的問題上,它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可能是在于未知因素的規模上。

阿徹強調,作為領導者,他們現在應該敢于質疑一切,保持謙虛,并且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這是媒體市場的一次長期的、根本性的變革。就像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剛被發明出來時一樣,我們既要尋找那些能夠立即帶來價值的東西,也需要那些可以加深整個行業對這項技術的發展方向的理解的東西。”

當然,對于那些沒有收視費可收的廣播公司來說,它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很可能會走向一個BBC不愿意看到的方向。

比如,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能夠根據你的觀看歷史和個人喜好進行定向推薦的電視節目。而總部位于美國洛杉磯的初創公司Channel 1則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人工智能制作的新聞,它由可以說多種語音的機器人播送。而對于全世界的足球迷來說,這些生動的文字直播顯然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更大。而且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會丟掉工作。(財富中文網)

譯者:樸成奎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