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博鰲論壇2025丨對話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AI賦能農業生產,中國做了良好示范

博鰲論壇2025丨對話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AI賦能農業生產,中國做了良好示范

新火種    2025-04-0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博鰲報道

隨著AI等技術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會出現哪些新面貌?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獨家采訪。他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質量,數據可以讓決策和解決方案更理性,農民投入更少,對環境負面影響更小,農民可以獲益更多,過去多年中國做得很好。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資料圖)

人們可以用人工智能改善經濟、環境、教育等,但屈冬玉同時提醒:“要記住你吃的是食物,而不是AI”。

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全球7.33億人口深陷長期饑餓,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大陸這一比例更高達五分之一;23億人口處于糧食不安全狀況,28億人口無法獲取健康營養膳食。沖突與動蕩仍是威脅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屈冬玉強調,糧食是基本的人權,全球仍有不少人處于饑餓狀態。他非常鼓勵糧農組織的成員發展數字農業,不管是大農戶還是小農戶都是如此,大的農場可能有一萬公頃的土地,小農戶只有一小塊地,但是數字化農業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市場。

展望未來,屈冬玉認為必須加快全球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步伐,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且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也是應對當前挑戰的必然選擇。

2019年6月屈冬玉當選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成為該組織歷史上首位中國籍總干事。自擔任糧農組織總干事以來,屈冬玉帶領糧農組織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助力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糧食和農業發展,得到糧農組織廣大成員國的認可。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博鰲論壇2025丨獨家對話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AI賦能農業生產,中國做了良好示范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