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制造業的新表情|未來已來帶你走進神奇的AI智慧世界
開欄的話為加快推進制造強市建設,我市在推動制造業發展方面做出了長足努力,積極構建“1566”先進制造業生態體系,加快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
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566”就是突出打造電子信息“1號產業”,著力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5個新興產業,高位嫁接傳統汽車、裝備制造、鋁工業、食品制造、服裝家居、耐材建材等6個優勢產業,前瞻布局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類腦智能、未來網絡、虛擬現實、區塊鏈等6個未來產業。
鄭州先進制造業生態體系建設進展如何?都有哪些重點企業、關鍵技術?
本報今起開設“搶抓新機遇 領跑新賽道 鄭州制造業的新表情”欄目,對此進行跟蹤報道。人工智能,簡稱AI,其迭代升級催生經濟繁榮,為便利生活和賦能產業數字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人工智能以其無處不在的“智慧”與“智能”賦予了并正在賦予著我市多個產業高地、投資熱土新的活力與動力。廣泛融入多平臺多系統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態炎炎夏日,走進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大廈,可以看到處處呈現著忙碌景象,各大高新技術企業正以“加速跑”開拓市場,多點發力促企業經營發展。
“我們的客戶九成都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之前疫情時出差不方便,如今公司上下都在加班加點爭取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在第三維度(河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楊國強這樣說。中原科技城星羅棋布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但像第三維度這樣,創立起就將AI引入建筑設計領域的,放眼全國也屈指可數。“雖然因疫情受到一定影響,但這幾年與公司溝通合作的企業、設計院還是絡繹不絕,在我們看來還是因為第三維度的技術一直走在了行業前面。”楊國強介紹說,公司自主研發的“TransBIM”平臺于2021年10月上線,便一直處于更新迭代中,這也是國內首家投入運營、實現營收的AI建筑設計平臺。
TransBIM”平臺功能有多強大?
“使用TransBIM設計,主要實現了更快、更準、更省,以20萬平方米項目為例,房屋施工和交付時間可以整體提前1個月以上,這樣算下來,能幫開發商節省3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直接成本。”楊國強表示,為了達到更好應用效果,TransBIM 自建了湖倉一體大數據中心,將項目方案、設計參數等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通過AI核心算法,實現深度學習。這種自建大數據中心+AI核心算法+深度學習的技術架構,最大限度保證了設計的規范和標準。
作為一家鄭州企業要想在中國“領跑”并不容易,然而包括中國建筑設計院、清華設計院等在內的全國排名前十設計院,都是第三維度的客戶,與之皆有深度合作,足以說明業內地位。打開第三維度微信公眾號,新聞不停刷新,有一條十分醒目:近年來,國內有數家創業企業進入數字建筑設計賽道,破解人工智能出施工圖的解決方案,但一直沒有真正落地,去年,通過“TransBIM”平臺,全國首個機器人繪制的建筑施工圖獲得主管部門頒發的審查合格證,一時成為行業焦點,喊了數年的AI建筑設計,終于有人完成了施工圖人工智能設計的應用落地,也被業內認為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真正進入建筑施工圖設計領域。
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發展,并廣泛融入其他數字技術以及多平臺多系統,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市場。有數據顯示,中國AI設計產業市場總規模高達1.6萬億元,而TransBIM正在成為撬動建筑行業實現數字化的支點,催動著這個萬億級規模行業加速變革。人工智能身影無處不在引領生產生活方式轉變人工智能引領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像一把打開“未來空間”的鑰匙,實現著點擊鼠標就能改造世界的夢想。我市越來越多的建筑業也和其他行業一樣應用了數字化及人工智能技術,而且發展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
走進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中原科技城
國際化人工智能科技園區,一臺臺智能化無人駕駛施工升降機上下穿行異常忙碌,升降機堪比室內電梯,運行至對應樓層,吊籠門自動開啟,自動平層精度控制在十毫米以內,無人駕駛升降機的精度驚人。資料圖“為了加強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新,在項目推廣了智能化無人駕駛施工升降機的應用。”現場,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化無人駕駛施工升降機搭載無人操作系統、智能管理系統、自動門系統、雙籠智能聯動系統,做到“能感知、有大腦、會思考”,真正為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自動平層、無線通信、樓層外呼、自動候梯、權限管理和遠程監控、故障自診斷等技術的優化升級,讓無人駕駛施工升降機變得更聰明、更智慧。中原科技城國際化人工智能科技園建成后,將通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新,吸引各地的高科技公司入駐,形成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產業集群,打造未來智能科技產業園區。多區域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成鄭州發展最強音我市人工智能發展的背后是鄭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砥礪奮進。
過去五年,鄭州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去年年底,《鄭州市“十四五”創新高地建設規劃》出臺,對面向未來五年的創新高地建設作出全面戰略部署,讓科技創新成為鄭州發展的最強音、主旋律。
根據《規劃》,我市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結合產業發展的需求,以點帶面循序實施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加快5G和寬帶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中心、衛星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資源共享,促進技術融合創新。如今,鄭州已在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金水區等多區域進行人工智能相關產業布局,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全方位展示出鄭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干勁和蓬勃的朝氣。
本報記者 覃巖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