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AI搶占水利、軌道交通市場,電力運維龍頭智洋創新打造新增長極
近年來,電力行業智能化轉型加速。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5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54.6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5.7%。預計2023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將達1077.2億元。
在因燒烤而走紅的淄博,就有一家立足于電力智能運維領域、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寶藏企業——淄博科創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智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稱智洋)。
自2006年公司成立至今,智洋深耕電力系統智能運維17年,已是國內專業的電力智能運維分析管理系統提供商。早在2019年,智洋創新公司就成為華為Atlas核心合作伙伴,同年與華為推出了電力場景AI應用聯合解決方案。2022年,智洋正式加入昇騰萬里合作伙伴計劃。2023年上半年,智洋成為華為晟騰萬里伙伴計劃的優選級應用軟件伙伴。2023年7月,華為昇騰和智洋聯合發布《基于昇騰的立體巡檢聯合解決方案》。
隨著數字中國和國家對行業數字化建設的逐步重視,在保持原有優勢和技術積累的基礎上,淄博這家上市公司正式進軍智慧水利及智慧軌交,致力于打造業務成長新一級。
電力智能運維行業龍頭
興業證券指出,電網智能化運檢對于電力企業來說,不僅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還可以降低成本和風險。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和便捷的用電體驗。電網智能化運檢是未來電力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同時,電力智能運維是一個專業化強,對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領域。智洋創新為智能巡檢行業的代表企業之一,先后推出輸電線路智能運維解決方案、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解決方案、直流電源智能監控管理系統等電力智能運維產品。
其中,智洋創新推出的輸電線路智能運維解決方案,基于感知層智能監拍裝置、本體監測裝置等智能感知單元對輸電線路通道及本體狀態進行實時感知。而其產品方案的設計、場景的匹配和技術迭代更新,更需多年行業積累。智能電力運維的場景豐富,智洋擁有大量來自無人區、氣候惡劣、災害頻發(森林火災等)、存在特殊人為破壞等地區的場景,數據積累難度極高。經營十幾年,公司已積累了海量數據(603138),這些數據成了公司行業競爭的護城河。
截至目前,公司智能終端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各個電壓等級線路,前端智能終端累計出貨量近40萬臺(含未確認收入部分),市場占有率、裝置在線率、客戶滿意度等方面均居國內領先地位。
另外,公司自主研發的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系統,可以通過公司人工智能的技術,控制變電站部署的攝像機、機器人、無人機、聲紋裝置等開展室內外設備聯合巡視作業,接收巡視數據、采集文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并形成AI分析報告,自動為用戶推送缺陷告警等識別狀態信息。根據公司上半年財報,智洋創新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國家電網的多個變電站現場,在落地應用的項目中,公司產品在整體識別精度、人員行為類的識別精度、刀閘分合指示的判斷準確度等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實際解決了用戶的核心巡檢訴求,獲得了客戶好評。
由于智洋的客戶多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大企業客戶,客戶的粘性非常高。2023年上半年,公司訂單持續增長,訂單簽訂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超60%。相關產品目前公司市占率處于領先地位,是電力智能運維行業的龍頭。
科技創新促進跨行業務發展
2023年上半年,智洋創新的研發投入為4661.57萬元,同比增長27.34%,占比從上一年同期的11.69%提升至12.38%。研發團隊上,公司依托8個省級創新平臺和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碩士組成的具備原始創新能力的核心技術梯隊,技術能力覆蓋計算機視覺、數據分析算法等環節,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發人員共350人,占公司總人數的44.64%。
持續的研發投入也換來了實打實的技術成果。智洋創新在財報中提及,公司算法及模型持續優化和更新,并陸續在前端設備應用,整體識別率提升明顯。2023年半年度公司新增知識產權45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人工智能相關專利8項,占比66.67%),新增10項核心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洋創新的核心技術與在研項目中,除了電力,多次出現了水利、軌道交通相關應用場景。
智洋創新稱,公司堅持“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戰略,助力各行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積極拓展水利、軌道交通等新業務領域。這些領域在底層技術上具備技術復用性,都屬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對巡檢效率及安全穩定運行具有較高的要求。
布局智慧水利1.0
智慧水利是水利部推動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志和六條實施路徑之一,水利部統籌智慧水利建設工作,目前處于技術探索和應用試點階段,行業內企業規模和技術能力參差不齊。
IDG發布的《中國智慧水利市場分析與領導者實踐》報告預測,以目前水利投資規模和增長情況預計,屆時每年將有兩百億左右的智慧水利市場空間,且水網市場由于剛剛起步,毛利率可達到近50%(對比電網只有30%)。
智洋創新已自主研發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智慧水利四預系統產品體系,涵蓋“2+N”水利智能業務應用體系。2022年,智洋創新智慧水利業務已實現收入483萬元,毛利率44.72%,實現訂單2800萬元。
東北證券的研報預測,未來在相關政策、項目和技術的發展推動下,將進入水利信息化投資加速周期。看好智洋創新將人工智能、無人機、數字孿生等技術儲備應用于水利系統智能運維管理領域的能力,預計公司智慧水利業務初期將呈現快速增長。
助力智慧交通2.0
“十三五”期間鐵路信息化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上升至6%左右。據此推測,我國2022年鐵路信息化投資約為426.54億元,如果2023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重回8000億元水平,則2023年鐵路信息化投資將達480億元。
軌道交通方面,公司研發的軌道交通智能運維解決方案可應用于鐵路線路安全環境管控、配電所智能運維、貨運列車裝載狀態監控等場景,通過對上述場景的多維數據采集和AI智能分析,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運維解決方案。公司參與的國鐵集團“線路巡防生產管理系統”課題,正處于試點應用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在鐵路行業的落地應用得到逐步推進。
隨著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的火熱,所有行業、所有產品都有了新的可能性,行業智能運維管理將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智洋創新而言,這也帶來了新的行業機會與業務拓展契機。如今的智洋創新,正從一家致力于電力智能運維的企業,轉變成橫跨多個領域的行業智能運維專家,并再次成長出新的業務活力源。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