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宜新:以AI引領醫療創新,重塑大健康行業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AI)作為當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地重塑著社會的各個領域。AI輔助診斷、基于健康大數據的數字資產應用、醫療服務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AI同樣推動著醫療領域這一百姓最關心的民生事項深刻變革。作為被稱為“中國醫衛改革樣本”南通瑞慈醫院的創辦人,江蘇省人大代表,瑞慈醫療集團董事長、總裁方宜新一直關注著醫療行業的創新。他認為,現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AI將會顛覆醫療行業的業務邏輯鏈,重塑大健康行業新質生產力。
推動省級大數據平臺建設 實現數據資產化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它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狈揭诵卤硎?,在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是AI應用的基礎,有巨大的潛力。體檢作為數字化主動健康管理實施的重要場景,每天都會收集到海量健康數據,如果能把現有數據變成有效數據,再通過人工智能的分析和處理,就可以轉化為寶貴的醫療資源,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方宜新建議,持續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建設,拓展數據獲取與共享渠道。多元拓展數據來源,提升數據質量,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制定統一數據接口標準和共享規范,建立數據共享激勵機制,保障數據安全。
“最終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政府主導,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有效的生物樣本庫,把醫療數據和應用場景打造成創新藥和醫療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共平臺。”方宜新表示。
建議由政府設立專項獎項 鼓勵醫用機器人開發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一定會顛覆醫療,尤其是體檢行業。”對于這一未來,方宜新十分篤定。目前,瑞慈醫療已經率先以海量醫療數據與醫療場景為依托展開實踐,與GE醫療(中國)、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開展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今年11月在進博會上與GE醫療(中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下一代健康監測醫療影像設備,共研共創人工智能肺部CT。
下一階段,方宜新認為需要激勵深化人工智能在醫療場景的應用創新,以提升整體醫療效能。他建議政府設立專項獎項,鼓勵研發用于體檢的前臺接待機器人,用于預約管理、患者引導、基礎問診功能的前臺接待機器人,以及專注于特定檢查項目的體檢醫生機器人,如超聲影像機器人和內窺鏡檢查機器人,并在檢后利用機器人進行隨訪提醒,為患者提供飲食、運動、睡眠等健康建議,從而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方宜新還提出,政府應定期組織研究成果應用轉化研討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疾病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等醫療全流程的應用拓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早期疾病篩查,提高診斷準確率;在治療階段,為醫生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建議;在康復期,通過智能設備進行遠程康復指導,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