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如何從“制造”到“智造”,華為引領制造業產業轉型!

如何從“制造”到“智造”,華為引領制造業產業轉型!

新火種    2024-12-14

如今科技發展極快,制造業也迎來了新轉型。數字化和智能化就像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進了制造業的每個角落,這使制造業走到了關鍵的一步。在這場大變革里,華為不僅實現突破自我,更敢于嘗試數智時代新挑戰。

近日,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在重慶舉行了主題為”數智制造 一觸即達”的智能制造媒體溝通會。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總經理楊萍分享了華為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最新洞察與實踐。他深入闡述了華為如何借助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激發制造業的創新活力。華為三十年的 ICT 深耕和數智化轉型經驗,已轉化為對外服務的強大動力,與制造業客戶攜手面對智能化的挑戰與機遇。

image.png

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總經理楊萍

華為制造基因與數智化轉型的革新

在全球制造業轉型的浪潮中,華為作為一家強研發屬性的制造企業,華為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構建信息化體系,從IPD研發流程管理到ISC供應鏈管理,再到2014年啟動全面數字化轉型,逐步實現從“數據聯接”到“智能賦能”的躍升。

在實踐中,華為打造了全要素聯接與實時反饋系統,實現了全球范圍內600萬+設備的實時聯通與分析,覆蓋40+通信協議、100+廠商設備,為生產數據實時可視化和決策優化奠定了基礎,實施數據治理并建立圍欄保障數據安全。

轉型的成果尤為明顯,體現在收入的大幅增長和員工人數的溫和增加上,從2015年的接近4000億元收入增長至2020年的8900億元,同時員工人數僅增加10%,展現了數字化驅動的效率提升。

能力外溢:賦能千行萬業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動下,單純的數字化轉型已無法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華為敏銳地意識到這一變化,并于2018年全面啟動了人工智能戰略,將智能化與數字化的優勢深度融合,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一戰略指導下,楊萍分享了華為在汽車、醫藥和機器人幾個行業的合作實踐,充分展示了華為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所取得的顯著成果。

從全球視角來看,汽車行業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產業,被稱為制造業的“核心支柱”。華為憑借其在制造數智化轉型領域的深厚實力與豐富經驗,助力汽車企業打通工程數據流、商業信息流和生產供應流,推動數據在工廠內自由流動,按需參與生產。通過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視化與可控化,大幅提升自動化率和設備的智能化維護水平,加強質量追溯與優化能力,同時優化能耗管理,顯著提升企業競爭力。華為與長安等汽車廠商的合作成果便是這一實踐的有力印證。

華為還將數智化轉型能力拓展至制造業的細分領域。例如,在機器人行業,華為通過 IPD 方法重塑了企業的結構化研發流程,顯著提升了研發與制造的穩定性,同時有效降低研發成本;在生物醫藥領域,華為利用盤古醫藥分子大模型,借助AI的強大計算和模擬能力,助力藥企在藥物分子結構發現、臨床試驗及基因特征分析等環節取得顯著突破,大幅縮短新藥研發周期,加速創新步伐。

此外,為了讓智造生根,華為也在積極推動數智化人才的培養,華為還聯合產學研伙伴力量,并攜手72所高校和7500多家制造企業,共同推進制造業數智化升級,覆蓋汽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家電等多個領域。

image.png

寫在最后

楊萍表示,華為希望將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賦能于每一個制造企業,助力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變。華為的承諾也是堅定的,秉承“深耕制造,讓智造生根”價值主張,會一如既往地深耕技術、深耕經驗、深耕生態,為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供堅實的支撐。

接下來,華為在攜手更多制造企業打造行業標桿的同時,還會將這些成功實踐推廣復制到更多的制造細分行業,幫助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制造企業以數智化賦能運營模式與商業模式創新,釋放新質生產力,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在華為的引領下,中國制造業將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