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新火種    2024-10-31

好家伙!谷歌超25%新代碼都由AI生成了。

就在谷歌Q3財報電話會上,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透露了一則消息: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除此之外,財報數據顯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本季度收入為883億美元,其中谷歌服務(包括搜索)收入為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谷歌云收入為114億美元,同比增長35%。

上述數字背后,AI不僅成為谷歌內部提效工具,也極大推動了本季度營收增長。

不過消息公布后,作為打工人的程序員們又開始焦慮:AI編程最后會完全取代自己嗎?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畢竟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國內外已經有越來越多大廠開始用AI生成代碼了。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大廠用AI生成代碼已成趨勢

簡單來說,谷歌內外都在被AI快速重塑,用AI寫代碼只是代表。

具體來看谷歌Q3季度財報的詳細情況。

數據顯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82.68億美元,同比增長15%,高于分析師預期的864.4億美元;公司凈利潤為263.01億美元,同比增長34%。

財報公布當天(10月29日),谷歌股價收于每股169.68美元,盤后大漲近6%,總市值2.09萬億美元。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細扒數字背后業務,谷歌兩大核心業務——廣告業務和云業務均高于市場預期:

廣告業務由去年同期的596.47億美元增長至658.54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655億美元;云業務由去年同期的84.11億美元增長至113.53億美元,同比增長接近35%;

此外,谷歌最大業務部門谷歌搜索,仍是最大收入貢獻來源,由去年同期的440.26億美元增長至49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總結下來,按CEO劈柴哥的話說:

沒錯,還是AI。

AI不僅讓谷歌嘗到了收入大漲的甜頭,也開啟了內部提效改革之路。

這不,超過25%新代碼均由AI生成也成了谷歌可以在財報會上展示的“資本”。

而且不止谷歌,同樣的事也正在國內外大廠上演。

還在今年4月,百度李彥宏就在AI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同一時期,另一巨頭阿里“1號AI員工入職”引起廣泛熱議。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當時阿里云宣布開始在內部全面推行AI編程,讓通義靈碼輔助程序員寫代碼、讀代碼、查BUG、優化代碼等。

而且公司相關人士透露: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現在幾個月過去,這些大廠使用AI生成代碼的比例只會更高。

實際上,用AI生成代碼這事兒無需多言,因為對大廠和程序員來說,降本增效是直接擺在眼前的事實。

知乎相關問答下,大多數從業人員也都承認:這是AI發展勢不可擋的趨勢。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而我們打工人更擔心的,無非是更長遠的利益。

就像一位網友調侃的,程序員不會寫著寫著,自己就失業了吧!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

對于上述擔憂,至少從目前來看,多方聲音仍在強調人類程序員的必要性。

而在程序員與AI的配合中,掌握提示詞工程成關鍵鑰匙。

畢竟這意味著,只要會用Prompt,人人都能編程。這也引發一直以來的爭議:

對此,大多資深程序員表示并不擔心這個問題。

他們聲稱未來也需要提示工程,甚至那些掌握提示工程的程序員會更吃香。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拿最直觀的市場招聘數據來看,純Prompt工程師目前年薪就高達六位數。

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谷歌25%新代碼由AI生成,會Prompt工程的程序員更吃香了

那如果程序員本身就會提示工程呢?(doge)

卷!繼續卷!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