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和IBM成立「AI聯盟」!50家知名機構加入,網友:AI版復仇者聯盟?
家人們,重大新聞!
Meta 宣布和IBM聯合成立AI聯盟!
來自工業界、政府和學術界的全球五十多家知名機構加入,包含:
AMD、Anyscale、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ebras、克利夫蘭診所、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戴爾、EPFL、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Fast.ai 、Hugging Face、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特爾、 INSAIT、Linux 基金會、MLCommons、NASA、NSF、Oracle、Partnership on AI、Red Hat 、Roadzen、ServiceNow、索尼集團、Stability AI、Together AI 、慕尼黑工業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圣母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東京大學、耶魯大學等......
AI聯盟旨在培育開放社區,加速人工智能領域負責任的創新,同時確保科學嚴謹性、信任、安全、保障、多樣性和經濟競爭力。
圖靈獎得主、Meta首席AI科學家 Yann LeCun 也在第一時間發推祝賀。
AI聯盟通過匯集領先的開發人員、科學家、學術機構、公司和其他創新者,將匯集資源和知識來解決安全問題,同時提供一個平臺來共享和開發滿足世界各地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采用者需求的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AI聯盟將啟動或加強滿足以下目標的項目:
開發和部署基準和評估標準、工具和其他資源,以便在全球范圍內負責任地開發和使用AI系統,包括創建經過審查的安全、安保和信任工具目錄。
與開發者社區一起支持這些工具的倡導和啟用,以進行模型和應用程序開發。
負責任地推進具有多種模式的開源基礎模型生態系統,包括功能強大的多語言、多模態和科學模型,有助于解決氣候、教育等方面的全社會挑戰。
通過促進關鍵支持軟件技術的貢獻和采用,培育充滿活力的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生態系統。
支持全球人工智能技能建設和探索性研究。讓學術界參與進來,支持研究人員和學生學習并為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工具研究項目做出貢獻。
開發教育內容和資源,讓公眾討論和政策制定者了解人工智能的好處、風險、解決方案和精準監管。
發起倡議,鼓勵以安全和有益的方式開放人工智能發展,并舉辦活動來探索人工智能用例,并展示聯盟成員如何負責任地、永久地使用AI領域的開源技術。
AI聯盟力所能及的貢獻:
驅動 AI 基準測試、信任和驗證指標以及最佳實踐以及應用程序創建的工具的創建者,例如 MLPerf、Hugging Face、LangChain、LlamaIndex 以及用于可解釋性、隱私、對抗魯棒性和公平性評估的開源 AI 工具包。
大學和科學機構教育和支持一代又一代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工程師,并通過開放科學推動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
支持人工智能訓練和應用的硬件和基礎設施的構建者——從所需的 GPU 到定制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和云平臺。
驅動平臺軟件的框架—— PyTorch、Transformers、Diffusers、Kubernetes、Ray、Hugging Face Text 生成推理和 Parameter Efficient Fine Tuning。
當今一些最常用的開源模型的創建者,包括 Llama2、Stable Diffusion、StarCoder、Bloom 等。
AI聯盟如何運作?AI聯盟將首先在上述所有關鍵領域成立由成員主導的工作小組,之后還將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和技術監督委員會,專注于推動這些項目的發展,并制定整體項目標準和指南。
除了匯集AI領域的領先開發人員、科學家、學者、學生和商界領袖外,AI聯盟還將計劃與政府、非營利組織和民間社會組織的重要現有舉措合作,做出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
AI聯盟創始成員語錄IBM 董事長兼CEO Arvind Krishna表示:
“我們在AI領域不斷見證的進步證明了創作者、科學家、學者和商界領袖社區之間的開放式創新與協作。這是定義AI未來的關鍵時刻。IBM很榮幸能夠通過AI聯盟與志同道合的組織合作,確保這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推動以安全、負責人和科學嚴謹為基礎的創新人工智能議程。”
Meta 全球事務總裁Nick Clegg表示:
“我們相信,AI的開放會更好——更多的人可以從中受益、構建創新產品并致力于安全。AI聯盟將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公司聚集在一起,分享工具和知識,無論模型是否公開共享,都可以幫助我們所有人取得進步。我們期待與合作伙伴合作,推進并負責任地建設AI領域的最先進技術。”
AMD 董事長兼CEO蘇姿豐:
“在 AMD,我們致力于通過合作推動技術進步。我們行業的歷史凸顯了開放的、基于標準的開發如何利用整個行業的能力來加速創新并確保技術進步產生最大的積極影響。通過在快速發展的AI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采用開放標準和透明度,我們可以幫助確保負責任的AI的變革效益得到廣泛利用。我們很榮幸能與其他行業領導者一起成為AI聯盟的創始成員,并期待共同努力,確保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成為積極變革的力量。”
AI聯盟成立背后是Meta的開源AI競爭路線今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OpenAI+微軟是如何通過ChatGPT和GPT-4席卷全球AI圈的,想要同OpenAI+微軟閉源競爭,難度無疑上天,就連硅谷老大哥谷歌都被打的措手不及。
Meta或“被逼無奈”或“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開源競爭路線。
Meta高管在上周的一次活動中表示:
Meta公開分享在AI技術方面的研究不會有太大損失,在過去的幾個月里,Meta一直致力于發布分享開源大語言模型,例如發布免費可商用版本Llama 2。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同行采取了相反的做法。
Meta高管們一次活動中表示,他們的想法是希望讓這些模型的持續免費給人們使用,然后通過在這些模型上構建產品和服務來獲得其他的優勢。這何嘗不是一舉兩得?
同樣,Meta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也表示,讓大家一起使用和分享AI工具,并不會產生商業上的負面影響,非常希望各方可以放心使用。
扎克伯格在今年早些時候告訴投資者,Meta確實會計劃向一些大公司如微軟、Amazon或谷歌收取大語言模型使用費用。雖然扎克伯格認為這在短期內不會構成太大的經濟收益,但從長期發展來看,還是希望能互利共贏。
網友:這才是“OpenAI”一位網友在Yann LeCun的帖子下回復道:
這才是開放人工智能,應該起名叫OpenAI,但這個名字已經被占用了。
有網友指出:
這聽起來更像是為 OpenAI、Anthropic 和谷歌進行平衡競爭。
但也有網友提出反對聲音:
但更多網友還是表示相信Meta:
至于筆者怎么看?
——國外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但是,國內AI什么時候能夠崛起呢?
另:要是沒有Meta開源Llama系列,國內某些大廠和創業公司拿什么“自主研發”呢?(狗頭保護)
本文作者:松果、王二狗,來源:夕小瑤科技說(ID:xixiaoyaoQAQ),原文標題:《Meta和IBM成立「AI聯盟」!50家知名機構加入,網友:AI版復仇者聯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