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深夜王炸!OpenAI發最強GPT!但最重要的不是性能!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里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自從GPT-4發布之后,OpenAI成了AI行業的風向標,一舉一動都備受
近幾個月,他們做了很多小修小補,現在,終于做了一次重大的更新。
北京時間11月7日凌晨2點,OpenAI召開了首次開發者大會,他們的CEO Sam Altman介紹了一系列新動作。
首當其沖的是GPT-4 Turbo,也就是GPT-4的升級版。具體升級了哪些方面呢?
GPT讀取的文本長度增加到了128k,相當于300頁書,新模型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準確。
而且,GPT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了。以前使用GPT時需要在默認模式、聯網模式、插件模式中做選擇,現在已經整合成統一入口了,DALL·E、webpilot等各種功能都可以自動調用。與此同時,GPT-4 Turbo的生成速度也翻倍了。
也就是說,GPT的理解能力更強,多模態融合的更好,響應速度更快了。不過,在性能提升的同時,整體價格卻下降了2.75倍,這引來了現場觀眾的歡呼。
現在,很多廠商發布大模型時都會強調模型性能,甚至開始像智能手機一樣做評測、刷評分。
從GPT-4 Turbo上看,似乎OpenAI也在“卷”性能,這是不是意味著大模型的發展方向是追求越來越強的性能呢?現實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GPT-4 Turbo之外,他們還發布了GPTs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編代碼的人,也可以用自然語言和GPT聊天,然后輸入自己的語料,就可以創建個性化的GPTs了。
Altman在現場做了一次演示,只輸入了幾句話,再上傳他的演講稿,就生成了一個“AI創業導師”,全程不需要輸入代碼。
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GPT基礎上生成強大的AI助手,未來人人都可以成為GPTs開發者。
而且,他們宣稱今年會發布GPT版的“APP STORE”,創建人工智能應用的人還可以拿到服務分成。
經常
確實如此。但我曾提出,如果只在平臺上做基礎功能調優,那么很可能被平臺所吞并。
從讀取PDF的chatPDF,到生成圖片的midjourney,再到character.AI,最終都會被GPT整合成一個子功能。
隨著GPT store的推出,這樣的整合進程會進一步加速,很多做AIGC的廠商將會面臨巨大壓力。

那么,GPT的未來發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
我仔細看了全場發布會,給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結尾,Altman說GPT是AI Agents的前身,也就是Precursor。
其實,我在科技特訓營里專門講過,未來人工智能的重點發展方向就是AI Agents。
因為,GPT本身只是一個核心功能,而不是服務,只有核心功能加上其他輔助功能才能變成一個新的業務模式,而AI Agents就是相對完整的業務創新方向。
如果我們按圖索驥,重新審視OpenAI發布的各種新特征,就會發現他們的新動作都在指向AI Agents。為什么這么說?
Altman曾說,GPT實際上相當于一個能力平庸的同事。雖然它具備淵博的知識,但到了具體專業領域卻算不上頂尖,也就是功能多但不夠專精。
即使GPT-4 Turbo提升了性能,卻仍然難以突破自身的能力邊界。但是,如果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參與進來,將自己的專有語料庫與GPT結合,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個專業級別的AI Agents。
門檻越低、成本越小、效率越高,就有越多人愿意參與進來,在GPT平臺上打造無數個“一專多能”的AI Agents。
而且,GPTS只是在GPT平臺之上構建agents。OpenAI還展示了Assistants API功能,允許開發者在自己的應用或者平臺上引入GPT功能。
OpenAI的員工現場演示了如何為旅行應用Wanderlust添加GPT助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旅游推薦功能。
換句話說,就是讓GPT走出家門,調用更多的工具,進一步拓展能力邊界。

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個比較罕見的現象,就是OpenAI這樣的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之后,迅速轉向平臺化。這在以往可能需要十年,但現在GPT流行不到一年OpenAI就開啟了平臺化進程。
其中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隨著平臺之上不斷孕育出新的、能夠提供專業化服務的AI Agents,OpenAI平臺的整體價值也會大大提升。
也就是說,OpenAI的這次更新,最重要的并不是性能,而是開始全面轉向AI Agents支持平臺!
所以,OpenAI不僅提升了核心模型的能力,還為其他人打開了創造AI Agents的方便之門,在未來也很有可能建立配套的“群體激勵”機制,促進AI Agents加速繁榮。
這個也和我對生成式AI的看法基本一致,這一輪的人工智能革命帶來的機會,并不是AIGC,不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而是AIGS,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服務。
而對AI創業者來說,最大的機會顯然不是復制平臺功能,或者做微小的調優,而是基于自己的服務專長和數據積累,打造高端化、個性化、規模化、持續化的AI Agents服務。
更重要的是,除了AI領域的創業者,OpenAI引領的AI Agents浪潮,很可能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甚至需要重新定義和構建每個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能。
但同時這也是巨大的機會,在這方面我已經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考,將會在本周四的科技特訓營直播課中深入解讀,歡迎感興趣的朋友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歡迎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