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全球大公司動態|OpenAI收入快速增長推出升級版GPT;中國AI初創企業全面改革商業模式
OpenAI推出GPT升級版可生成更逼真圖像。中國AI初創企業全面改革商業模式。寧德時代已獲批可在香港二次上市。匯豐主席杜嘉祺稱“全球化”或已結束。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太保、陽光保險、南方航空、海底撈、蜜雪冰城、復星醫藥公布業績。
受其付費人工智能軟件實力的推動,OpenAI預計今年的營收將增加兩倍以上,達到127億美元,其去年營收為37億美元。此外,OpenAI預計收入將繼續快速增長,明年將增長一倍以上,達到294億美元。自從OpenAI推出ChatGPT兩年多以來,該公司已經為消費者和企業推出了一系列訂閱服務。去年9月,OpenAI表示,公司版ChatGPT的付費用戶達到了100萬。在收入飆升的同時,OpenAI也面臨著開發尖端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芯片、數據中心和人才帶來的巨大成本。
OpenAI推出其人工智能系統GPT-4o的升級版,該版本可以生成更逼真的圖像,這是與人類培訓師歷時一年努力的結果。該公司表示,GPT-4o取代了DALL-E 3,成為OpenAI旗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背后的默認圖像生成模型,ChatGPT的免費版、Plus版、團隊版和Pro版用戶現在可以使用該功能。
阿里巴巴發布Qwen系列新人工智能(AI)模型,公司稱該模型可處理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其效率足以直接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目前公開發布于Hugging Face和GitHub的這個新模型將被用于構建所謂的AI智能體,例如,可以通過實時音頻描述幫助視障人士確定他們周邊的狀況。今年全力投身這項技術以來,阿里巴巴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布AI產品。
隨著競爭對手深度求索(DeepSeek)的技術在中國廣泛應用,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正在全面改革自己的商業模式,努力保持競爭力。智譜曾被認為是中國最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初創企業,該公司已將希望寄托于首次公開發行(IPO),以維持其現金密集型增長。零一萬物已停止“預訓練”大型語言模型,轉而專注于使用DeepSeek的模型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業務解決方案;百川選擇專注于醫療保健市場;月之暗面則削減了對其聊天機器人Kimi的營銷預算,專注于模型訓練。
繼發布中國AI戰略后,寶馬(BMW)加速推進AI在技術研發和產品端應用,3月26日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宣布在中國深化戰略合作,推動AI大語言模型"上車"。基于全球先進的通義大模型,以斑馬元神AI為基礎,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采用與阿里巴巴共同開發的寶馬定制AI引擎,將于2026年率先搭載于中國生產的BMW新世代車型,帶來更自然、更智能、更懂你的全新智能交互體驗。全新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以及雙方合作的智能出行交互場景都將于今年4月亮相上海車展。
美股周三收跌。科技股領跌,納指收跌逾2%。市場繼續關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發展。特斯拉收跌5.58%,英偉達收跌5.74%,Meta Platforms收跌2.45%,亞馬遜收跌2.23%,微軟收跌1.31%,博通收跌4.78%,谷歌收跌3.22%,奈飛收跌2.67%,臺積電收跌4.09%,超微電腦收跌8.86%。
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已攜手法雷奧(Valeo)和Mobileye,計劃為其未來的橫置發動機(MQB)車型帶來L2+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升級體驗。今后幾年內,這一合作將致力于提升面向大眾市場量產車型的安全性和駕駛舒適性,在契合客戶期望的同時滿足安全法規要求。該新系統采用360度環繞式多攝像頭和雷達配置,同時依托軟件定義功能,可在獲批路段實現可脫手駕駛、智能泊車,并提高車內人員和路上行人的安全。
4月1日將就任日產汽車公司(Nissan Motor)社長的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就今后的合作戰略表示,不排除與此前經營合并談判受挫的本田公司再次磋商。他還表示將探討跨行業合作。在自動駕駛等汽車智能化成為時代需求的背景下,埃斯皮諾薩強調“研發需要伙伴”。埃斯皮諾薩是社長內田誠的后任。內田將在3月31日卸任。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推遲了正在福岡縣推進的建設純電動汽車(EV)用電池廠的計劃。原本預定2025年開始施工,但目前尚未敲定。此外還獲悉,豐田正在協調延后啟動下一代EV生產。雖然在EV上起步較晚的豐田接連發布了新的投資計劃,但因全球需求減少而進行了修改。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表示,已獲得監管機構批準,可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根據周二晚間的一份公告,寧德時代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將發行至多2.2017億股股票。
匯豐(HSBC)主席杜嘉祺(Sir Mark Tucker)表示,當前形式的全球化“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指出,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將導致區域集團和貿易集團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在該行于周二在香港舉行的全球投資峰會上,杜嘉祺發表演講表示,貿易緊張帶來了不確定性,這對全球增長構成了“嚴重的潛在風險”。自1月上任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包括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征收了關稅,并預計將在4月2日宣布對全球多個國家實施更多“對等關稅”。
首席執行官們常常聲稱他們討厭與競爭對手進行直接比較。然而,對于殼牌(SHELL)的老板Wael Sawan來說,與倫敦上市的競爭對手英國石油(BP)的比較只會讓他感到更加得意。自從Sawan于2023年1月上任以來,殼牌的股價表現顯著優于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漲幅接近20%。相比之下,英國石油公司的股價在同期下跌了6%。
世界幾家最大的貿易公司稱,今年銅價很可能會漲至每噸1.2萬美元或以上的新高,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增長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關稅的威脅。貿易公司摩科瑞(Mercuria)和托克以及對沖基金Frontier Commodities周二表示,他們預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價今年將大幅上漲。倫敦銅價在2024年5月創下每噸近1.1萬美元的紀錄。在去年后期回落后,銅價在2025年反彈,周二的交易價格約為每噸1萬美元。
托克(Trafigura)新任首席執行官Richard Holtum呼吁西方政府將部分金屬加工業國有化,同時他還將公司在澳大利亞運營的陷入困境的Nyrstar鋅冶煉廠納入戰略評估。這家瑞士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冶煉廠等礦產加工設施應被視為“國家安全問題”。
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周三宣布,將把印度和斯里蘭卡風電業務90%的股權出售給TPG集團旗下氣候投資基金領投的財團,此舉旨在聚焦核心市場。交易金額未予披露。根據協議,西門子能源將把印度約1000名員工及兩處生產基地轉移至新實體,另有約1200名當地員工不參與此次交易。其風電部門西門子歌美颯雖占有印度30%市場份額,但此前已表示因市場殘酷競爭正考慮戰略調整。
霍尼韋爾(Honeywell)宣布其高性能材料業務的主要領導團隊,并確定分拆后的新公司名為Solstice Advanced Materials。該業務將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以對股東免稅的方式完成分拆。新公司的總部將設在美國新澤西州莫里斯平原,去年營收接近40億美元。高騰(Rajeev Gautam)博士被任命為董事會非執行主席,將在分拆完成后生效。David Sewell被任命為高性能材料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立即生效。
在以超過80億美元收購Family Dollar十年后,美元樹公司(Dollar Tree)正在出售該連鎖店。兩家私募股權集團將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Family Dollar。Brigade資本管理公司和Macellum資本管理公司將聯手將Family Dollar私有化。
財報信息
中信銀行披露2024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13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76%;其中實現利息凈收入1466.79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實現非利息凈收入669.67億元,比上年增長7.39%;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685.7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資產總額95,327.2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31%;不良貸款率1.16%,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披露年報,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37.89億元,同比增長6.2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7.04億元,同比增長10.06%。
中國太保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4040.89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保險服務收入2794.73億元,同比增長5.0%。集團凈利潤為449.60億元,同比增長64.9%;集團營運利潤為344.25億元,同比增長2.5%。集團內含價值為5620.6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2%,其中集團有效業務價值為2128.9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0.5%。
陽光保險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集團全年總保費收入1283.8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保險服務收入640.0億元,同比增長6.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5億元,同比增長45.8%。集團內含價值115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2%。
南方航空發布2024年度報告。全年營業收入1742.24億元,同比增長8.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6.96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42.09億元。
海底撈發布2024年業績報告。全年實現營收427.55億元,同比增長3.1%;歸母凈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4.6%;核心經營利潤62.30億元,同比增長18.7%。2024年,海底撈餐廳經營實現收入約403.98億元,同比2023年的392.67億元僅微增2.88%。調味品與食材銷售業務2024年收入為5.75億元,同比下降27%,2023年收入為6.62億元。
蜜雪集團(蜜雪冰城)公告,2024年錄得收入為248.289億元,同比增加22.3%;年內利潤44.542億元,同比增39.8%。
復星醫藥披露財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0.68億元,同比微跌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7億元,同比增長16.08%。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