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阿里、字節、騰訊等巨頭豪擲巨資押注AI

阿里、字節、騰訊等巨頭豪擲巨資押注AI

新火種    2025-04-06

DeepSeek的迅速出圈,讓各個大廠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紛紛加碼AI領域的布局。2月25日晚,百度宣布與歡聚集團達成降價收購協議,并決定將原本托管賬戶中的16億美元(約110億元人民幣)全額退還資金,轉投云與AI基礎設施。

就在一天前,阿里巴巴亦表態,計劃在未來三年斥資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這一投資額甚至超過了過去十年總和。與此同時,騰訊與字節之間的較量也異常激烈,雙方均重新調整了AI團隊的組織架構,尤其是騰訊元寶啟動了大規模的外部投流。

AI被視為開啟未來增長新窗口的關鍵,有望帶來豐厚的商業回報。科技巨頭們不惜重金加碼AI的背后,是技術迭代、資本市場青睞及政策紅利的三重驅動。不容忽視的是,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中國科技資產的重估,特別是在“AI+”的投資主線下,云計算等算力提供商成為了直接受益者。資本市場也開始更加青睞那些應用場景明確、盈利模式清晰的AI公司。

雖然AI技術具有巨大的前景,但其商業化周期長,價格戰與技術迭代風險始終存在,且成本回收存在不確定。在這場戰役中,誰能率先在基礎研究與商業閉環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勝出的關鍵所在。

大廠加速布局 上演AI競速賽

2025年初以來,一場無硝煙卻扣人心弦的AI競爭在科技巨頭間悄然展開。各大企業紛紛接入滿血版DeepSeek,尋找AI應用的更大空間,并持續加大對AI領域的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場AI爭奪戰中,各大巨頭各有側重:阿里押注技術與算力,百度則加速構建開源生態,騰訊通過產業場景進行深度布局,而字節則更注重端側AI的研發與應用。然而,當阿里的智算中心與騰訊的場景滲透相遇,當百度的開源生態與字節的端側AI布局發生碰撞時,這場競賽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技術競爭,成為了一場關乎戰略定力、應用落地能力、生態構建能力的多維戰場。

百度在文心大模型開源后,再次追加資金,將原先因收購YY而凍結的110多億元投入云與AI基礎設施建設中。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計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這一每日高達3.47億元的投資額,創下了中國民營企業在該領域投資規模的新紀錄。

在戰場的另一端,騰訊元寶和字節豆包的廝殺同樣激烈。騰訊利用買量戰術,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將騰訊元寶推上了App Store總榜第二的位置;而字節跳動則選擇發力端側AI,并由新加入的前谷歌大牛吳永輝負責AI基礎研究探索,直接向CEO梁汝波匯報。同時,字節跳動將重點發展以可穿戴設備為核心的端側AI技術,力求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面對AI技術投資周期長、回報不確定,大廠為何仍斥巨資豪賭?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這次AI技術的發展將是幾十年一遇的變革,而阿里集團首要目標是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如果AGI成真,人工智能產業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因此,阿里巴巴在未來三年內將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坦言,相比之下,字節跳動在對待大模型新機會時的敏感度略顯不足,直到2023年才開始關注包括GPT等在內的前沿技術,這種遲鈍的反應速度使字節跳動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為了彌補這一差距,字節今年對大模型投入不設限,幾乎將其定位為內部“一號工程”,力求在市場競爭中全面領先。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云廠商相關人士指出,盡管百度自2017年就提出了“All in AI”的戰略,但至今仍未甩開競爭對手。因此,百度再次加碼AI投資,希望借助AI這一跳板重回超級巨頭之列。而騰訊雖然也推出了混元大模型,但直到今年年初,騰訊才開始對旗下AI相關業務進行組織架構和產品整合,讓自己留在牌桌上。

在投資人程宇看來,政策扶持與技術創新正推動資本市場進入AI技術驅動的資產價值重估階段,各個科技公司當然不能錯失這個機會。不過,在技術紅利顯現的同時,估值泡沫的界限也愈發難以界定,一場聚焦于“真實價值”辨識的戰役正在悄然展開。

市場競爭加劇 生態系統成比拼關鍵

科技巨頭們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推動AI技術飛速發展,并利用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用戶數據資源,為AI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開辟了廣闊天地。然而,隨著AI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科技巨頭間是否將迎來一場重新洗牌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上述云廠商相關人士指出,算力和人才的競爭正加劇這一洗牌的可能性。阿里巴巴憑借其算力領域的優勢占據了一席之地;字節跳動則通過高薪聘請人才展現了其爭奪的決心;騰訊雖然在資源上占據優勢,但在AI人才引進和技術突破方面的投入相對保守。未來,掌握更多核心資源的企業將更有可能在洗牌中占據領先地位。

在策略布局上,阿里巴巴將AI深度融入其核心業務,包括電商和云計算。通義千問等AI技術被整合到天貓、淘寶等平臺,以提升用戶體驗和商家運營效率。同時,阿里云通過“百煉”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模型開發服務,試圖成為AI生態的“基礎設施提供者”。百度則選擇將文心大模型開源,以應對市場節奏的變化,但這一調整在當前的AI市場競爭中優勢尚不明顯,且開源后如何構建新的商業模式成為一大挑戰。

騰訊憑借其強大的社交和內容生態,在微信、QQ和騰訊視頻等平臺為AI應用的落地提供了天然的流量入口。然而,騰訊在AI產品創新上的保守態度可能使其面臨地位挑戰。字節跳動則聚焦于“全面打穿應用層”,通過多樣化的產品矩陣搶占用戶心智,但底層AI技術儲備的相對薄弱可能成為其長期發展的制約因素。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當阿里斥巨資押注技術與算力、百度以開源換生態、字節用數據喂養算法、騰訊將AI注入社交血脈,這場競賽的本質已超越技術對決,成為組織韌性、戰略定力與生態協同能力的綜合較量。

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迅速發展,降價潮也隨之而來,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業界普遍認為,這一降價趨勢在2025年仍將持續。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紛紛降低旗下AI大模型的使用成本,以爭奪市場份額。

今年1月,阿里云宣布通義千問視覺理解模型全線降價超80%,Qwen-VL-Plus輸入價格低至0.0015元/千tokens;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大模型也于去年12月大幅降價,其視覺理解模型的價格降至0.003元/千tokens,相較于行業平均價格降低了85%;此外,騰訊、百度、智譜等也相繼下調了其模型API的價格策略。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雖然價格戰能在短期內加速AI應用的迅速普及,但單純依賴補貼,以虧損換收入的策略并不可持續。他強調,大模型的成敗最終不僅關乎技術性能的高低,更在于其能否融入一個全面且強大的生態系統。因此,國內大模型企業應在價格戰之外,更加關注生態系統的構建,完善產業鏈,并推動創新生態走向成熟。與此同時,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是實現市場競爭突圍的關鍵。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