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賽道“跑步”亮相之際傳OpenAI考慮親自下場開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據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初創公司OpenAI近期考慮了制造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人形機器人的可能性。報道稱,在過去的一年里,OpenAI對人形機器人重新產生了興趣,投資于開發機器人硬件和軟件的初創公司——如Figure和Physical Intelligence,并重啟了四年前解散的內部機器人軟件團隊。現在,OpenAI 可能會將這種興趣提升到一個新層次。
這將使OpenAI進入人工智能革命的其他領導者的思維模式,例如英偉達(NVDA.US)和特斯拉(TSLA.US),它們都公開追求未來技術的商業現實。
據悉,英偉達一位高管在11月曾表示,將于2025年上半年將其為人形機器人提供動力的新技術Jetson Thor計算機推向市場,目的是在快速增長的機器人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不過,英偉達并不直接參與機器人制造,而是類似于谷歌向手機制造商提供安卓平臺,英偉達將自身定位為技術供應商。英偉達副總裁Deepu Talla表示,英偉達的目標是服務“數十萬家”機器人制造商。
與此同時,特斯拉機器人官方賬號11月發布了新動態,視頻中特斯拉開發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穩穩地接住迎面拋來的網球并放下,手指可相對靈活地彎曲。特斯拉工程師將最新展示的靈巧手稱為“里程碑式的成就”。特斯拉CEO馬斯克此前曾表示,預計Optimus將在2025年底前進行少量生產,用于特斯拉工廠內部,到2026年可能會增加產量,面向外部客戶銷售。
此前,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師Wenyan Fei大膽預測,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萬億美元之巨。他提到,特斯拉的Optimus是當前正在開發的人形機器人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市場上還有超過50種不同的人形機器人正處于研發階段。
另一位花旗分析師Rob Garlick則強調,人形機器人的投資回報周期可能非常短,且回報豐厚。他估計,部分機器人的投資回收期甚至可能短至36周。然而,他也承認,目前尚不清楚人形機器人將如何替代人類員工以及具體的替代率。同時,對于希望部署該技術的公司來說,提高人形機器人的產量仍面臨巨大的財務挑戰。
不過,同樣的消息來源表示,與繼續開發人工智能模型相比,制造人形機器人是OpenAI的次要任務。
上周,在為期12個工作日的線上新品發布活動最后一日,OpenAI宣布了“壓軸大作”:o1的下一代模型o3,而且一開始就要推出兩個版本,一個正式的o3,還有一個相對較小的精簡版o3-mini。
在直播中,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稱o3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模型”。OpenAI的評估結果也顯示,無論在軟件工程、編寫代碼,還是競賽數學、掌握人類博士級別的自然科學知識能力方面,o3都明顯高出o1一籌。測試同時顯示,o3在OpenAI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這一奮斗目標上取得了突破,最高的測試成績達到了類人水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