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大神、設計巨頭都在跟進,AI打光功能為何如此受關注?
大家好,我是花生~
前兩天開源領域的大佬 lllyasviel 張呂敏突然在 Github 上發布了一條更新動態,推出了 IC-Light 的 2.0 版本。IC-Light 之前我為大家介紹過了, 它是一個照明控制項目,支持通過文本和背景圖,自動使前景主體與背景的光照、色調變得一致,從而讓二者融為一體。
了解 IC-Light:
一文詳解打光神器 IC-Light!可控制光照方向和色彩氛圍,免費使用
大家好,這里是和你們一起探索 AI 的花生~ Controlnet、SD WebUI Forge 和 LayerDiffusion 的作者 lllyasviel 大神最近又推出了一個新的項目 IC-Light,可以實現控制一張圖像的光照方向和色調氛圍,今天一起我們了解一下它的特點及用法
閱讀文章 >一、IC-Light v2.0 簡介
IC-Light 推出后立刻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畢竟手動調整色調光影進行圖層融合的步驟是很繁雜的,如果能用 AI 一鍵搞定,那對設計、攝影等行業來說意味著巨大的生產力解放。
但初始版本的 IC-Light 是基于 SD 1.5 訓練的,雖然能控制整體光照色調,但難以實現細節上的準確控制,還很容易出現暗部過暗、 “調色過度”的情況,導致人物的服裝顏色、膚色或物品本體色彩嚴重失真。因此設想雖然很美好,但 IC-Light 無法進一步應用到實際項目中。
而此次推出的 IC-Light v2.0 則很好地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因為它是基于新推出的 Flux 模型訓練的,還具備 16 通道的 VAE 和原生高分辨率,可以更準確地識別圖像的光照色調特征,從而實現更細致、逼真的融合效果。
下面是官方放出的 v2.0 處理效果圖。當背景換成霓虹風格后,人物的皮膚、衣物色調都有發生對應的改變,甚至面部的高光也有合理變化,整體融合效果非常棒。細致觀察的話你會發現,人物面部的毛孔、皺紋等細節,在更換光照色調后依舊被完美保存下來了,甚至在新光照環境下更加明顯。
下圖則是 IC-Light v 1.0 的處理效果,對比上圖,可以明顯看出 v2.0 在細節質感上處理的很好。
除了人像,v2.0 在處理物體融合上的效果也很不錯,將來在電商合成領域肯定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并且對于動漫、油畫等風格化圖像,v2.0 也能根據背景,修改主體的色調光照。
視頻來源:Twitter@ @WilliamLamkin
IC-Light v2.0 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項目,現在放出是第一個完成訓練的模型(根據背景調整前景),之后還會陸續放出其他 3 個模型,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需要注意的是,v2.0 模型不能用于商業用途的,目前作者還沒有將模型開源出來,不過我們可以在 Huggingface 上免費體驗它的處理效果。
IC-Light v2.0 在線體驗:
二、越來越多的 AI 打光工具
無獨有偶,Adobe 在前段時間的 Max 大會上也發布了一項 AI 打光功能 ProjectPerfectBlend (完美融合)。它可以一鍵將人物圖層的光照色調整為與周圍環境一致,還能自動加上新的投影細節。演示此功能時,場下的歡呼驚嘆聲不斷,看來設計師們對這項功能的需求的確很迫切,就是不知道我們能不能順利用上。
知名 AI 圖像放大工具 Magnific 也在 6 月份的時候新增了 Relight (重新打光)功能,同樣可以對根據背景修改主體的光照色調,使不同圖層完美融為一體,效果非常不錯。
三、AI 打光功能的意義
無論是開源領域還是商業公司,都在主動推進 AI 打光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這足以說明這項功能的重要性。
目前生成式 AI 技術已經深入到設計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用它輕松生成高清人像,生成各種風格的素材,或者借助 controlnet 完成超級符號、IP 角色、字體、建筑等設計任務,但如何將不同圖層的物體完美融合到一起,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很好的 AI 解決方法。
以電商產品合成為例,目前已經可以用 AI 生成各種風格的高質量場景圖,但想要將已有產品完美融入其中,還是要靠后期人工處理。因為雖然有 AI 輕度重繪可以進行融合,但這會扭曲產品原本的細節,比如文字、花紋、輪廓線條等,尤其是帶透明和半透明產品,復雜的光影必須要人工細修才能得到較好的結果。
而如果能有比較好的 AI 打光工具出現,我們就不用費勁地去分析光源,因為 AI 能比人眼更準確、快速地完成相關分析;也不用一個個地調整圖層了,AI 可以統一處理,完美實現不同圖層的光照色調一致。
即使無法處理非常復雜的光影,對于簡單的產品和場景、在需要大批量處理的情況下,引入 AI 絕對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它不僅能降低成本,也能將設計師從繁瑣、重復的機械性操作中解放出來,更專注于創意、設計表現的提升。AI 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也許這個想法很快就能實現。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