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推動學習硬件場景分野從輔導刷題變為學習習慣養成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K12賽道生成式AI教育產品再添新形態,這次瞄準的是學習習慣和氛圍。10月18日,阿里旗下天貓精靈推出Z20學習機,主打兼具生成式AI和多感知AI的雙能交互模式。據介紹,相比過去重在“拍題找解法”、“送網絡課程”等內容,生成式AI賦能的學習機能像真人教師一樣,讓用戶能與機器自由進行雙語對話,創造個性化學習環境。
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正快速滲入各細分賽道,推動教育科技公司們大舉接入或自行研發大模型,推出新的教育產品。得益于已有的優質知識內容或技術基礎,教學知識點正和學生日常溝通、生活運用、學習習慣養成結合,成為功能層面新熱點。科大訊飛在上半年推出的AI學習機T20系列中,融合AI大模型及AIGC內容創作平臺的能力,讓學習機能像真人教師一樣逐字逐句批改點評中英文作文,甚至能利用AI潤色技術生成片段優化參考和寫作建議提升,幫助啟發學生精準提升。網易有道和新東方則把AI大模型與英語口語教學結合起來,并通過虛擬人口語教練等功能,為學生塑造外語學習的環境。此外,作業幫還在學習機中塑造了可“一對一”教學的AI老師,能引導學生基于AI大數據制定的學習方案針對性學習。在業內人士看來,在K12教育場景中,生成式AI在內容生成以及多模態感知能力將被放大。比如,通過機器識別,對有一定口語能力的學生,提供雙語大模型加持的對話學習體驗,拉長與各年齡段語言學習需求適配度。進一步而言,AI大模型賦能學習機帶來了機能的提升。網易有道CEO周楓此前就公開表示,使用大模型技術之后,有道翻譯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準確性全面提升;但模型數據仍來自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網易云課堂等業務的長期積累。網龍網絡公司CTO陳宏也表示,比如,利用生成式AI生成童話故事,將語文課生詞都放到里面,輔助其他技術生成的繪本,讓學生背單詞時不再是死硬硬背。“但一個較大的挑戰仍是教育內容,尤其是適應不同群體的學習習慣。”對此,北師大人工智能學院院長黃華建議,大模型對復雜問題的推理能力弱,可對大面積的教學數據進行更精細化、便捷化的內容管理。“如果專門為中小學教育做垂直大模型,并限定訓練語料,其性能會明顯改善很多。”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