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軍:錨定戰略目標推動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在今日由人民網舉辦的“2024人民財經論壇”上,參會嘉賓圍繞“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的主題,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積極建言獻策。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扎實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未來要錨定戰略目標,推動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熊繼軍介紹說,首先是持續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系統推進5G、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陸海纜、衛星互聯網等部署,截至11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19.1萬個,99%以上鄉鎮實現5G網絡覆蓋。加快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截至目前,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擁有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246EFLOPS。部署建設了7家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其次是持續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建設一批數字技術創新平臺,5G、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創新競相涌現。實施80余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項目,促進數字技術與產業應用融合發展。開展工業數據資產登記、產品主數據標準體系建設等工作,數據要素價值潛力持續釋放。
三是數字產業發展活力持續涌現。重點領域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今年前10個月,軟件業務收入11.06萬億元,增長11%;信息技術服務收入7.41萬億元,增長12.2%;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1.13萬億元,增長11.3%;規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12.96萬億元,增長7.2%。智能網聯汽車等新產品走出國門,數字產業正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四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打造智能工廠、數字化供應鏈和數字園區。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培育一批“小快輕準”解決方案,推動3萬余家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截至今年9月,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4.6%。
熊繼軍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錨定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戰略目標,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首先是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暢通數據流通大通道。數字基礎設施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全面發展的關鍵支撐。要持續提升5G和“雙千兆”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加強6G研發,鞏固信息通信優勢。要統籌謀劃、適度超前布局算力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云邊端”一體、“算存運”融合的算力基礎設施體系,提升算力供給水平。深化車聯網建設,推動車路協同探索和商業化應用示范,加快車聯網產業化進程。
其次是大力推動數字產業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數字產業是數字經濟時代驅動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正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領域,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企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推動企業集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三是大力推動實數深度融合,構建經濟發展新動能。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關鍵路徑,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開展重點行業典型場景數字化轉型試點和典型場景案例征集,培育一批轉型標桿企業和優秀解決方案,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點線面”結合分類梯次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更大成效。
四是持續完善數字治理體系,打造數字發展新生態。數字治理是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內容。要構建工信特色數字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常態化開展數字產業運行監測。深入開展數據管理、首席數據官等標準貫標,提升企事業單位數據管理能力。構建重要數據識別、風險評估等常態化監管機制,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主動參與全球數字治理規則制定,打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
(文章來源:人民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