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VC投資人預測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小模型體現更大價值,AI智能體崛起,機器人爆發
北京時間12月26日,科技媒體 Businessinsider 采訪了包括 A16z、Insight Partners、IVP 和 Sapphire Ventures 在內的35家公司的風險投資人,請他們談談明年科技領域的熱點話題,潛在的市場監管環境變化以及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于人工智能領域,多位風險投資人認為,2025年將是AI從概念驗證向實際商業價值轉變的關鍵一年,重點將從通用大模型轉向更專業化、更實用的小語言模型。簡單的“GPT 套殼”和聊天機器人將讓位于更復雜AI Agent,智能體將能處理更復雜的業務工作流程。此外,2025年將是Robotaxi的開端,機器人在感知、操控和決策能力方面將區的快速進步。
基于VC投資人的觀點,2025年AI領域的關鍵趨勢預測如下:
1. 從大語言模型轉向小語言模型(SLM)
- 小型特定領域的語言模型將展現更大價值
- 這些模型將專注于特定領域的數據訓練(如醫學期刊、專業文獻等)
- 相比大模型,小模型在特定場景下將更加準確,更能反映用戶的具體需求
2. AI 智能體崛起
- 簡單的“GPT 套殼”和聊天機器人將讓位于更復雜AI Agent
- AI智能體將具備推理能力并能采取實際行動
- 這些智能體將能處理更復雜的業務工作流程
3. 人機協作模式將持續演進
- 短期內人類將作為工作流循環中的審核者
- 隨著時間推移和信任建立,某些領域將逐步實現自動化
- 完全的數字助理實現預計需要5-10年時間
4. 機器人將融入社會多領域
- 2025年將是Robotaxi的開端
- 生成式AI將繼續加速并賦能機器人技術
- 機器人在感知、操控和決策能力方面快速進步
以下是風險投資人的核心觀點:小型語言模型日益流行
Tasneem Dohadwala(Excelestar Ventures 合伙人):特定領域小型語言模型(SLMs)開始顯示出更多價值。這些較小的模型可以在特定數據集上訓練,如醫學期刊、報紙或電子郵件集合。因此,它們高度定制化,在反映用戶特定約束和語氣方面更加準確。
Michael Yang?(Omers 高級管理合伙人):如果說2024年是大語言模型的年份,那么2025年將是小語言模型(SLMs)和專有數據集催生下一代企業SaaS應用的年份。企業已經意識到,他們掌握的數據可以以新的、更好的方式被利用,而不是用舊的“結構化工作流應用”,通過利用有針對性的小語言模型,他們可以以不同的、更高效的方式工作。
開源模型持續挑戰閉源模型
Aaron Jacobson?(NEA 合伙人):開源基礎模型將縮小與領先閉源模型之間的差距。此外,我們將看到從頭訓練模型的做法顯著減少,更多公司選擇微調開源模型并將其精煉成小型模型以提高性能。
Mo Jomaa(CapitalG 合伙人):我預測到2025年,開源技術將繼續在軟件的基礎層占據主導地位。這一趨勢已在多個領域得到驗證,包括數據分析(我們投資Databricks)和可觀測性(我們投資Grafana)。企業將繼續采用開源技術,因為它能幫助他們節省成本、避免供應商鎖定并參與產品路線圖的制定。
AI應用將崛起
Jai Das(Sapphire Ventures 總裁兼合伙人):更多“應用層”公司將迎來突破性的一年,其中幾家的收入將超過1億美元。我預測50家公司將突破5000萬美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同時仍保持60%以上的增長率,至少10家將達到1億美元ARR。這些公司中很多將是專業消費類公司,但也會有幾家商業應用公司。
Ben Lerer(Lerer Hippeau 管理合伙人):當你看到計算成本像現在這樣快速下降,而基礎模型的選擇又在不斷增加時,這對應用層的繁榮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時機。如果你是一家創業公司,你可以選擇當月最熱門的技術——不僅僅是ChatGPT的套殼,或者Claude的套殼,或者 Gemini 的套殼,或者隨便什么——而是可以將它們所有結合起來,以優化功能、結果和成本。
多Agent系統成為焦點
Aaron Jacobson(NEA 合伙人)表示:聊天機器人被過度炒作了。AI智能體卻被低估了。企業將超越“GPT套殼”這樣的低垂果實,轉而部署能夠推理和采取行動以產生實際商業影響的數字員工。
Praveen Akkiraju(Insight Partners 董事總經理):如果說2024年是大語言模型的年份,我們相信2025年將是“智能AI Agent ”之年——在這一年,具有高能力的最先進推理大語言模型將與記憶、工具調用和用戶參與循環流程等編排框架相結合,構建能夠處理日益復雜業務工作流的AI 智能體。
Seema Amble(Andreessen Horowitz 合伙人):短期內,人類工作人員將作為審查環節的一部分;而未來,隨著信任逐步建立,許多由數據驅動的行動將轉向由專門定義的任務型 Agent獨立完成。
S. Somasegar(Madrona 董事總經理):一個數字助手與一組AI Agent協同工作的世界可能需要 5到 10年實現。但能夠非常高效完成特定任務的AI Agent即將出現,我認為2025年在這方面將取得顯著進展。
自動駕駛出租車商用
Brian Walsh(Wind Ventures 負責人):2025年將是Robotaxi的開端。首先,Waymo在舊金山的采用曲線已經進入加速階段并迅速擴展;其次,特斯拉憑借其快速成熟的全自動駕駛技術(無需監督)和現有的大規模車隊,處于有利位置。
Kasper Sage(BMW i Ventures 管理合伙人):自動化車隊將在高受控環境中獲得應用,比如校園環境或重工業物流應用。
機器人將融入社會多領域
Claire Yun(Piva Capital 投資者):生成式AI將繼續加速并賦能機器人技術;與此同時,由于本土勞動力老齡化和保護主義政策導致供需失衡,人力勞動出現瓶頸。最終,機器人將迎來“寒武紀爆發”,填補這一空缺。
Bob Ma(Wind Ventures 合伙人):城市地區將出現大量機器人在人行道上工作,而無人機將在郊區和農村地區負責物流配送。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成本效率以及更可持續的發展將重新定義零售和電商領域,監管政策也將支持更廣泛的采用和創新。
Yuri Lee(IVP 合伙人)表示:隨著AI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將從執行結構化、重復性的任務轉向應對更復雜和動態的現實應用。我們將看到機器人在感知、操控和決策能力方面的快速進步。
行業專用軟件占據主導地位
Molly Alter?(Northzone 合伙人):垂直行業的SaaS軟件將比以往更具價值,因為在通用類別產品中差異化變得越來越困難。
Cathy Gao(Sapphire Ventures 合伙人):隨著AI進入Agent階段,垂直行業軟件將迅速發展,實現端到端自動化,處理曾經難以覆蓋的復雜行業特定工作流程。通過結合深厚的行業領域專業知識與智能化自動化,垂直AI將解鎖新的應用場景,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率(ROI),并成為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監管預計將放松
Samir Kumar(Touring Capital 普通合伙人)表示:由于David Sacks(智能超參數注:知名投資人,前PayPal首席運營官)將成為新政府的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事務負責人,我們應該期待2025年人工智能領域的監管障礙顯著減少。
Aaron Jacobson(NEA 合伙人)表示:隨著新政府的上任,我預計巨額并購交易將回歸。我們可能會看到類似WhatsApp的200億美元以上的并購交易,目標是一家領先的AI公司。
Michael Yang?(Omers 高級管理合伙人):大型科技公司將在新政府和新的監管環境下重返并購市場。最近它們一直較為低調,但應該迫不及待地抓住并購市場的機會。
Aaron Jacobson?(NEA 合伙人):投資將激增,集中于重振美國工業和增強國家安全所需的技術。AI、自動化、網絡安全以及服務于制造、供應鏈和國防市場的前沿技術將迎來創紀錄的交易數量和資金投入。
Jake Seid(Ballistic Ventures 普通合伙人):未來18個月內,我們將看到更多網絡安全領域的退出案例。這包括并購活動的增加,以及預計在2025年到2026年上半年間,網絡安全公司通過上市退出,因為該市場需求龐大。
金融科技強勢回歸
Alexa von Tobel(Inspired Capital 管理合伙人):鑒于新的政治氣候,我們預計監管將整體放松。我認為核心領域,如金融科技,會加速發展。
Marlon Nichols(MaC Venture Capital 管理合伙人):金融科技是我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尤其是那些利用AI創建變革性個人財務工具的初創公司。
Sydney Thomas(Symphonic Capital 普通合伙人):我們正在觀察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的寬松,這推動了關于哪種資產類別會勝出的廣泛猜測……同時,這也意味著許多初創公司需要自我監管,而這并非易事。
IPO市場重啟
Sofia Dolfe(Index Ventures 合伙人):2025年將是IPO市場重新開放的一年。已經有跡象表明這即將到來:我們看到市場在逐步復蘇,利率開始下降,而且有許多后期公司具備上市所需的財務狀況。
Michael Yang(Omers 高級管理合伙人)表示:隨著IPO窗口重新開啟,將有兩類公司上市。一類是規模龐大、增長可預測的優質企業;另一類是由于融資結構較差而需要在特定時間上市的公司。
Nima Wedlake(Thomves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大部分科技公司的IPO市場仍將關閉,只有收入超過3億美元、增長迅速且現金流平衡或更好的公司才能進入市場。
融資市場加劇分化
Molly Alter(Northzone 合伙人):最性感的交易將繼續以天價估值融資,但對于其他公司來說,需要展示非常具體的指標才能獲得較高估值。將會出現贏家和輸家的巨大分化。
Don Butler(Thomves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創業公司倒閉的情況將增加,特別是在種子輪階段,因為公司資金耗盡。這將影響估值,投資者可能會專注于那些已經展示出韌性或實現重要里程碑的創業公司。
Matt Murphy(Menlo Ventures 合伙人):隨著增長率和市場估值倍數回升,估值將會上漲,但許多公司可能仍然無法恢復到零利率時期的估值水平。基于任何歷史指標,生成式AI公司的估值將繼續處于異常高位。
融資輪次更加靈活 收購活躍
Sasha McKenzie 和 Van Jones(Wellington Management 交易負責人):風險投資中的輪次概念變得更加模糊。我們看到3000萬美元甚至1億美元的種子輪融資,這引發了關于種子輪到底意味著什么的問題。風險投資評估進展的方式將更加細化,更注重創始人的運營能力以及如何平衡愿景與執行力。
Ravi Viswanathan(NewView Capital 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風險投資二級市場將繼續成為重要的流動性來源——這是由于風險投資資產類別的結構性動態所決定的。
Simon Wu(Cathay Innovation?合伙人):定向收購的規模已從數百萬美元增長到數十億美元,因為共同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對優質企業的渴望不斷增加,這使得一些頂尖公司能夠在保持私有化的狀態下繼續發展。隨著IPO市場在明年更加活躍,針對少數公司的定向收購可能會變得更大。
本文作者:智能超參數,來源:智能超參數,原文標題:《頂級VC投資人預測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小模型體現更大價值,AI智能體崛起,機器人爆發》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