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十年投入超1000億!長安汽車搶灘“萬億級”產業中國車企立體出行發展“范本”悄然創建

十年投入超1000億!長安汽車搶灘“萬億級”產業中國車企立體出行發展“范本”悄然創建

新火種    2024-12-25

低空經濟的走熱,不僅催化了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也開始涉足低空經濟。這其中,長安汽車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image

12月21日,長安汽車與億航智能合作簽約。“此次長安與億航合作打造飛行汽車,對雙方實現優勢互補具有重要意義,將使長安在‘新汽車、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新生態’的前瞻領域布局更完善、更系統,為探索未來出行模式打下堅實基礎。”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在現場表示。

發展新質生產力 瞄準“萬億級”產業

長安汽車在飛行汽車領域的布局,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資源。據朱華榮透露,未來五年,長安汽車將在低空經濟領域投入超 200 億元,快速推動飛行汽車產業發展。未來十年,投入超 1000 億元努力探索陸海空及人形機器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

image

作為重慶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典型代表。在業界看來,長安汽車顯然還不滿足于此。“低空飛行產品的研發及其產業布局,是長安汽車在創新產業領域的一次積極探索,低空經濟在公司內部的戰略地位非常高。同時,低空經濟還承載著長安汽車朝‘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重任。”有長期關注低空經濟的業內人士直言,長安汽車正在邁入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低空經濟”被首次提及。政府工作報告稱,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低空經濟”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后次日,受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以及馬斯克參投的電動飛行汽車初創公司Alef Model A已獲得2850多份預訂單并創下新的記錄的雙重利好刺激,A股低空經濟概念板塊多股漲停。截至12月20日上午收盤,近一個季度,低空經濟板塊漲幅54.23%,近一年漲幅35.68%。

image

今年11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昆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6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點。據悉,這6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和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意味著相關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

2024年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元年,這一點已得到行業、產業各界的共識。大家更為認同的是,短期內低空經濟作為全新的經濟發展空間刺激了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激活了產業轉型的新動能;從長期來看,其有望催生航空裝備制造、新型基礎設施、低空應用等多個萬億級產業新空間。

《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產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8月,低空經濟產業內企業總數達13343家,產業內重點企業總數626家。賽迪研究院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4.6億元。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以其廣泛的應用和深遠的影響,構成了一個超長的產業鏈,覆蓋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長安汽車與全球領先的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業——億航智能合作,不僅對雙方實現優勢互補有著關鍵的影響和積極意義,更突顯了長安汽車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著力點,為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為中國車企立體交通發展打樣

從宏觀角度,發展低空經濟是長安汽車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高規格定調的積極響應;站在企業視角,亦是長安汽車布局海陸空立體交通的一次重要實踐。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1月長安汽車銷量27.7萬輛,同比增長22%,其中海外市場11月銷量約3.7萬輛,同比增長7.9%;新能源銷量首破10萬輛,同比增長98.4%。1-11月,新能源累計銷量突破64萬輛。深藍汽車、阿維塔、長安啟源三大品牌齊頭并進,無疑是長安汽車“新汽車”轉型成功的最大佐證。

汽車業務是基盤,長安汽車上上下下均深知,如果不在汽車的新能源、智能化轉型進度上完成領先、引領趨勢,長安汽車就無法在更多創新領域孤注一擲、放手一搏。于是,我們看到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全固態電池、新一代同軸多合一電驅等上車計劃,智能化方面對于5G、AI大模型、eVTOL等技術領域的融合運用,以及2024IF、2024德國紅點等設計大獎的多次包攬。

今年廣州車展期間,長安汽車宣布將在2026年前推出長安飛行汽車產品,2027年前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至此,長安汽車立體交通發展愿景的輪廓開始變的清晰起來。

立體交通發展愿景的背后,亦離不開長安汽車對于“自研”的堅持和篤定。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構建起“六國十地”的全球協同研發布局,擁有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1.8萬余人技術研發團隊。共有16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心,17家科技公司,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研發能力7屆14年名列前茅。

image

“為進一步加大面向未來十年的前瞻技術研究,長安汽車全力推進全球研發中心(二期)建設項目,主要用于全球科學研究、造型藝術研究,努力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科學與藝術最高峰。未來十年將建立超3000人的專家人才隊伍,持續投入超300億元,打造國重實驗室、前瞻技術研究中心及造型設計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系統安全等前瞻領域和體驗、感知、品質等創新設計業務。建成后,將完全構建起長安中長期核心競爭力,在重慶兩江形成‘科學與藝術高峰、工程開發中流砥柱、智能制造基地’的三大協同布局。”朱華榮表示。

長安汽車戰略迭代帶來的強勁發展勢頭,很快被資本市場的敏銳嗅覺捕捉到。2024年進入到收官階段后,多個證券機構先后上調長安汽車評級。國元證券研報稱,預計2024-2026年,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72.11、96.85和126.46億元,按照最新股本測算,對應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0.73、0.98和1.28元/股,按照最新股價測算,對應PE估值分別為18.13、13.50和10.34倍。“考慮到公司在市場聲量、渠道鋪設、出海布局、數字智能化技術積累中均處于行業領先位置,看好公司中長期成長空間,首次評級,給予‘買入’評級。”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