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劉勇:“技術+政策+場景”相互契合將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

劉勇:“技術+政策+場景”相互契合將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

新華財經    2024-12-25

  新華財經沈陽12月24日電 12月24日,第二屆東北亞金融大會暨2024“金融興遼”優秀案例發布活動在沈陽舉辦。在本次活動“科技金融發展論壇”上,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進行主題發言時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標志性代表,受到高度關注,未來技術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場景匹配度的相互契合,將推動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和深度應用。

  近日,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發布《中國數字金融與科技金融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深入剖析了全球及中國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最新發展態勢。結合《報告》內容,劉勇分享了對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行業的洞察和未來展望。

  劉勇表示,從全球來看,支付、加密和人工智能在引領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其中,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標志性代表,受到高度關注。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784億元,市場規模比較龐大,產業增速較快。受到政策助力和技術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融資呈現快速增長,AIGC產業融資的賽道有新一輪的表現。

  據劉勇介紹,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構成了價值網絡的核心節點。從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情況來看,目前北京以人工智能創新驅動金融科技發展,上海則在今年9月發布《上海高質量推進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設行動方案》,深圳也聯動港澳形成了創新的氛圍。

  “從目前來看,遼寧也是大有可為”,劉勇提到,遼寧省的金融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沈陽和大連,其中沈陽擁有226家金融科技企業,大連有161家,沈陽和大連各具優勢,可以發揮資源稟賦,找到差異化發展的點。

  談及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未來發展趨勢,劉勇總結了八大趨勢。

  一是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將從“夯實基礎”進入到“業務賦能、差異化創新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生態。

  二是技術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場景匹配度的相互契合,將推動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和深度應用。

  三是我國數字金融企業揚帆出海,憑技術優勢破浪前行。

  四是金融科技將在提升金融機構資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方面持續發力。

  五是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國際貿易等領域會得到廣泛應用。

  六是數字技能賦能金融人才,要提升金融人才的競爭力,交叉人才培養成趨勢。

  七是金融標準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引領行業規范化、體系化發展。

  八是量子計算與金融科技的結合,將成為重塑金融行業未來的重要驅動力。

  據悉,本次活動由沈陽市人民政府、遼寧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遼寧分社、沈河區人民政府、沈陽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聯合主辦,沈陽金融商貿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辦。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