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最新報告:人工智能加速滲透財務管理,投資回報超預期
將人工智能(AI)應用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已經產生另人較為信服的投資回報率(ROI)水平和更廣泛收益,包括更優質的數據與決策、更快的洞察和報告出具、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財務管理效率。這一研究成果,來自畢馬威最新發布的全球財務智能化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在企業對AI的投資中,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生成式AI的價值回報較高,這些技術的投資回報率均達到或超出企業預期。
《報告》的調研樣本廣泛覆蓋了全球23個國家或地區的2900家企業。在研究中,畢馬威創建了人工智能成熟度框架,將受訪企業分為三個AI就緒組,分別為起步階段、發展階段以及領導階段的企業,進而確定一批在AI部署方面更先進、更成熟的企業。其中,近四分之一(24%)是領導階段的企業,58%是發展階段的企業,18%是起步階段的企業。畢馬威還開發了一款AI成熟度基準測試工具,旨在幫助企業評估其在AI轉型過程中的進展。
財務管理推動AI更廣泛應用
《報告》顯示,大多數行業都在推進將AI應用部署在財務管理中,71%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應用了AI。這其中,41%的企業達到了中度或大量應用的程度,預計未來三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83%。
在大多數行業中,成熟度處于領導階段的企業占比較為接近,金融服務行業略微領先(29%),醫療健康及生命科學行業稍稍落后(16%)。此外,收入規模較大的企業AI應用部署成熟度往往更領先(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中有41%處于領導階段)。
畢馬威中國審計服務主管合伙人高智緯表示:“我們的研究證實,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的部署是全球性現象,它正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財務運行,使其更高效、更準確、更富有洞察力。人工智能可以帶來的投資回報,將是企業戰略重點之一,如果企業希望保持競爭力,就應該采取行動。這對審計行業同樣適用,因此,畢馬威也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審計服務質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應用也有所增長。無意應用GenAI的企業占比已從6%下降到現在的1%。GenAI已成為企業未來布局的重中之重,預計未來三年內,95%的處于人工智能領導階段的企業和39%的處于其他階段的企業將在財務報告中選擇性或廣泛地采用GenAI。
技術紅利將成倍增加
企業財務的各細分領域正逐步向AI技術傾斜。財務報告是應用最廣泛的領域,近三分之二的公司正在試點或應用AI進行報告出具、財會規劃制定。其他領域也紛紛跟進:近一半的企業正試點或應用AI進行財務和風險管理。這有利于更好地債務管理、現金流預測、欺詐檢測、信用風險評估和情景分析。
稅務管理則略微落后。在這一領域試點或應用AI的企業數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且約一半的企業仍處在規劃階段。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包括稅收法規的復雜性、缺乏最新數據、傳統稅務處理系統的運維負擔、許多與稅務相關的決策依賴人工判斷等。
處于人工智能成熟度領導階段的企業正在指明方向,他們主要通過投資、資源配置、治理和鑒證等要素的組合取得成功。例如,投資方面,處于領導階段的企業AI投資占IT預算的比例幾乎是其他階段企業的兩倍(前者為13%,后者為7%);資源配置方面,處于領導階段的企業正在建設內部AI資源,包括AI核心團隊、財務專業團隊,以及在許多情況下,各財務部門內單獨設立的AI資源。近一半的企業還會利用外部AI資源,例如技術外包公司或顧問;治理和鑒證方面,超過一半的處在領導階段的企業獲得了對AI流程的第三方控制鑒證,是其他階段的企業的兩倍多。他們通常會借助審計機構的服務來推進上述行動,并希望審計師在審計工作中采用先進的AI工具,與企業人員就AI進行雙向溝通。
隨著AI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加速增長,技術紅利將成倍增加。高達57%的領導階段的企業表示,ROI不僅達到預期甚至已超預期。即使在發展階段的企業或起步階段的企業中,也有近三分之一(29%)的企業持相同看法。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及人工智能主管合伙人張慶杰表示:“AI的商業投入回報率非常顯著,企業需進一步克服障礙和挑戰,包括繼續實施穩健的治理,明確關注所希望實現的結果等。對于企業來說,意識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行業變革正在發生,從被動思維轉變為主動思維至關重要。”
作者:唐瑋婕
文:唐瑋婕圖:資料照片編輯:商慧責任編輯:戎兵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