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還造車嗎?極越到底是誰的?
Key Points
極越到底是誰的?這個問題令員工和供應商困惑;
夏一平聲稱極越80%的話語權在百度,而供應商認為極越只是家銷售公司,技術和生產分別在集度和吉利。
百度稱「由于行業競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既定商業計劃無法執行」,意味著其造車戰略可能就此終結;
百度可能進一步整合L2+和L4業務團隊,更多押注「蘿卜快跑」。
12月13日晚,百度和吉利汽車共同發表了一個聲明,將「積極協助集度管理層妥善處理相關事宜」,其中包括承諾解決員工的社保繳納、離職員工善后問題;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售后和維修保養及其他事宜。
這份聲明意在回應圍繞極越的突然「破產」日益加劇的輿論危機和各方權益爭議。起因是12月11日,極越汽車CEO夏一平忽然向員工發表了一封內部信,聲稱公司要進入「創業的2.0階段」。這封信充滿鼓勵,但內部員工稱,公司隨后就召開會議要「原地解散」。員工們得到的條件是:12月16日前離職,會有N+1補償,但要等到2025年2月15日發放,且不保證發放;如果不在12月16日前離職,就既沒有N+1補償,也沒有工資和社保。同時,無論12月16日前是否離職,都不為員工繳納11月和12月的社保。
因為突然的原地解散和不合理的賠償方案,極越不少員工從12月12日當天進入公司位于上海安亭的辦公室后就沒有再出來。極越公司門口的員工對第一財經「新皮層」稱,他們有員工代表在辦公室與夏一平談判,已談好11月的社保繳納,還在談12月的社保和N+1補償。夏一平本人自12月12日進入公司后也沒被放出來過。雙方已對峙超過24小時。
極越的突然破產令不少人意外。3個月前的9月10日,它才剛剛舉辦了第二款車型極越07的上市發布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以及蔚來創始人李斌都到場參加了發布會。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沒有到現場,但錄制了視頻祝福。而幾個月以來,極越CEO夏一平都在直播間賣力地賣車。
但有關極越可能破產的消息幾個月前就曾在社交媒體傳出,跡象之一是為極越代工的吉利汽車停止了該品牌的生產。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百度于10月派人到極越汽車查賬,發現了公司管理層尤其是夏一平的腐敗,以及70億元的巨額債務,因此決定停止原計劃的30億元新投資。第一財經「新皮層」獲得的消息稱,這些債務主要是拖欠吉利的造車費用,其余是針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第一財經「新皮層」從一個供應商維權群獲得的欠款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欠款總額已超過8億元。而他們目前并不在百度和吉利的聯合聲明想要「善后」的名單中。
誰的極越?
極越的前身是百度和吉利汽車共同推出的「集度」,2023年8月改名后,雙方的合作目標轉為開發和銷售極越品牌的汽車。名義上,吉利持有合資公司65%股份,百度持有剩余的35%。2023年10月,極越推出了其首款車型極越01,目前有約1.5萬名車主。
但夏一平聲稱極越80%的話語權在百度,而百度沒有人接他的電話。一位極越供應商則對第一財經「新皮層」稱,在極越汽車的背后有3個角色,集度負責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吉利負責造車、極越負責銷售。其中集度由百度100%持有。
上述供應商看到了百度和吉利12月13日晚發布的聯合聲明,上面沒有提到如何解決供應商的問題,這讓他們失望?!改壳埃蛱焐钜辜麠顚W良(注:楊學良為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和新聞發言人)接待了上訪車主,承諾兜底,就是自動駕駛這塊還要跟百度談判?!挂晃还?2月14日稱。另一位供應商提供的消息稱:「現在的希望在吉利,百度已經擺爛了。夏一平當著車友面打電話給百度,百度說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p>
這些供應商中的不少人已經在極越公司門口等了一天,沒能進入公司。他們認為自己應該也像極越員工那樣組織起來派代表去跟公司談判,否則等破產清算根本沒有資產可以清算。在他們眼中,極越只是一家銷售公司。
表面上看,極越不過是又一個銷售不佳、陷入現金流危機,同時管理問題也一大堆的新能源車企。但極越的失敗不僅僅是它本身的失敗。
不管是作為夏一平口中的「極越80%話語權」的所有者,還是供應商認知中極越的真正付款人,百度一直努力在該項目中削弱自己的存在感。12月13日晚的聯合聲明中,百度稱「極越汽車由吉利工廠制造,授權集度獨家運營」,其中百度和吉利都是股東,聯合聲明中都將百度的名字寫在吉利前面,表現出責任承擔,然而在其官方新聞稿中,吉利的名字總是出現在百度之前。
極越汽車門口已被接管,車主和供應商都不被允許進入。
實際上,2023年8月之前,極越汽車還叫集度汽車,而集度是百度在2021年高調宣布的造車項目,名字的意思是「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據公開報道,這個名字最初還是百度AI取的。
直到現在,極越汽車位于安亭的總部大門前的招牌還是紫色的集度。在這個總部門口,第一財經「新皮層」聽到兩種說法,其一是如果夏一平卸任,百度可能繼續投資,12月13日下午,有關極越「復活」的消息也不斷從社交媒體傳出,但后來又被一些人否認。有供應商對第一財經「新皮層」稱,即使極越繼續造車,他也不會再跟隨,目前,他還沒有拿到自己的100萬元欠款?!福ㄟ@個行業里)有很多連續踩雷新能源車的供應商,說明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信譽度了?!沽硪晃还陶f。被拖欠最多的供應商來自寧波,金額達3858萬元。
相反的說法則是,百度會徹底放棄極越,這也意味著百度會終止造車。12月13日晚間的聯合聲明中寫道,「由于行業競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既定商業計劃無法執行」,也支持這種說法。
集度曾被百度寄予厚望
集度是百度2021年1月高調宣布的造車項目。當時,百度在其官方社交賬號上以《是的,百度造車了》為題宣布了這一消息。隨后,李彥宏在當年2月的財報電話會上稱:「我們希望通過自己造車,將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將最好的體驗帶給用戶。」
百度2021年宣布造車時發表的官方新聞。
百度官宣下場造車的前一年,2020年,特斯拉國產Model 3上市,全年累計交付13.7萬輛車,成為當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理想、小鵬也先后在美股上市,到2020年年底時股價漲幅均超80%,蔚來的市值則從39億美元一路飆升到765億美元,增加了18倍之多。
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都將2021年視為加入新能源市場的最后窗口。2020年11月,阿里巴巴和上汽宣布合作,共同推出汽車品牌「智己」。2021年3月,小米也官宣造車,雷軍則聲稱,中國新能源汽車最終可能只有5張「終極船票」,小米要拿到最后一張。
百度無論官宣造車的時機還是在對自動駕駛的投入上,都比小米更早。2013年,百度就開始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并于當年啟動無人車項目。2017年,從硅谷回國的陸奇加入百度后,整合了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和車聯網業務,組建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ntelligent Driving Group,IDG),將自動駕駛提升到集團戰略層面。當年4月,百度發布了Apollo計劃,為汽車業伙伴提供從軟件到硬件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Apollo計劃的發布意味著,百度開始尋求將每年投入超過百億元的自動駕駛技術變現,而且主要模式是成為L2+市場中的Tier 1供應商——這是一種「百度inside」模式。用李彥宏的話說,百度要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但在2017年前后,智駕還不是車企的剛需,電池才是。
to B的路走得不順,百度嘗試轉向to G,開展了車路協同業務,主要是在路端鋪設備,把實時路況更新到高精地圖上。2019年年底,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收縮了L2+團隊,將其并入L4,同時將車路協同業務團隊升級成了智能交通事業部。
2018年,李彥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說:「我們只做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會自己造車」。但代表百度inside模式的Apollo計劃進展受挫后,百度改變了想法,集度是這個轉向的直接成果。
比小米更早起步,但沒有小米成功
然而造車并不容易,百度控股的集度汽車首先就卡在了生產資質上。2022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求,新能源代工模式下委托方和受托方都必須具備生產資質。作為集度汽車的最大股東,百度并不具有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百度只好把造車的主導權交給吉利——起碼名義上如此。
2022年6月,百度把吉利手中持有的集度汽車股份全部買了回來,此后雙方重新出資設立造車公司新主體——極越汽車,百度持股35%,吉利持股65%。這意味著百度造車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積極宣傳的「百度造車」重回了類似華為inside模式的「百度inside」。
2023年10月,極越的第一款車極越01上市,卻沒在市場上掀起什么水花。一位極越車主對第一財經「新皮層」說,極越汽車的技術并不差,性價比也很高,其他品牌相同的配置至少要貴5萬元。但是在品牌定位和營銷方面,極越都存在問題。
車外觀信息顯示,這是一款吉利旗下品牌的汽車。
極越01的前身——集度ROBO-01是帶著李彥宏的「汽車機器人」概念和百度的品牌影響力問世的。但這款車上市前2個月,集度汽車忽然變成了極越汽車。整個車的設計雖然保持了集度原有的超前元素:沒有車門把手、通過屏幕換擋、U型方向盤、單踏板等,還激進地采用了純視覺方案,但車身上的明確標識除了logo就是「吉利汽車」4個字,沒有視覺線索顯示這款車與百度有關。
「車是好車,車友群里都是罵人的,沒有人罵車?!股鲜龉陶f。
品牌價值的積累需要時間。而且,作為后來者,極越01進入市場之初又趕上了價格戰。上市時,極越01指導價為24.99萬至33.99萬元。同期官宣造車、也幾乎同期發布新車的小米SU7將上市價格定為21.59萬至29.99萬元。2024年1月和2月,極越01分別只賣出了200多和100多臺。直到11月,其交付量也僅攀升到2485臺,小米的同期銷量是它的10倍。小米SU7一炮而紅,而很多人甚至到極越倒閉才知道這個品牌,并且不是很清楚它跟百度的關系。
All in L4?
關于百度自動駕駛的下一步,有消息稱,百度可能將進一步整合L2+和L4業務團隊。目前,百度的L2+業務主要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地圖三大板塊,其中包括服務于極越的技術團隊。L4的主要落地方式是Robotaxi蘿卜快跑。
2023年下半年以來,L2+業務的核心人員儲瑞松、蘇坦、郭陽已相繼離開百度。儲瑞松加入亞馬遜云科技(AWS)后,先后又有多位百度IDG前高管加入儲瑞松的新團隊,其中包括IDG智艙業務部和交付中心原總經理王博,以及儲瑞松前下屬趙毅。在亞馬遜云科技,趙毅的職位是AWS汽車行業線負責人。
實際上,百度如今的L4團隊就是由L3和L4合并而來。2019年,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L3)的技術和業務被分拆,其中技術整合進自動駕駛事業部(L4),業務團隊保留。合并后的自動駕駛事業部(ADT)包括3個部分:自動駕駛技術部(L4)、智能汽車業務部(L2+)、智駕地圖業務部。
更激進的消息則稱,百度可能整個放棄L2+,只保留L4。因為在L2+對應的「百度inside」模式下,目前已經幾乎沒有公開可查的客戶。2022年,百度曾與比亞迪官宣合作,后者將采用百度的Apollo智駕系統及行泊一體的智駕方案。但僅一年后,比亞迪就退出了與百度的合作,開始自研自動駕駛系統。今年8月,比亞迪又找上華為開展智駕合作,從「百度inside」切換成了「華為inside」。
Robotaxi模式的蘿卜快跑現在是百度自動駕駛最后的希望,現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負責人王云鵬正是蘿卜快跑的發起人。他在今年4月的公司內部信中稱,「1億公里的測試和運營里程之后,(蘿卜快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1個億的收入、1個億的利潤」。
百度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10月28日,蘿卜快跑為公眾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累計已超過800萬單。10月,全無人駕駛單量的比例上漲到了80%。第三季度,全無人駕駛單量占其全國總單量的比例超過70%。最近,蘿卜快跑還獲得香港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意味著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在香港特定區域測試。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