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社會責任招聯“仲思”大模型助力中醫診療數智化轉型
“醫生,我最近經常頭疼、失眠……”
在深圳某社康中心,王醫生正在給一位前來看診的病人問診,隨著患者說出相關病癥,無需手動輸入,電腦屏幕上實時生成了對應的癥狀描述、進一步問診方向、診斷方法和應對舉措等文字信息,并在問診結束后,10秒內自動生成了患者病歷。“自從使用‘仲思’大模型以來,我們從繁瑣的文書工作中解脫了,能將原本5到10分鐘的工作時長縮減到幾秒鐘,大大提升診療效率。”王醫生說道。
王醫生所提到的“仲思”大模型,是由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聯”)攜手中山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廣中醫深圳醫院”)共同打造的中醫垂直領域AI大模型。作為招商銀行與中國聯通兩家央企合作典范,招聯始終秉持家國情懷和公益初心,以科技創新踐行社會責任,不僅推動消費金融領域發展,也積極探索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煥新。繼成功推出業內首個130億參數開源大模型“招聯智鹿”和80億參數輕量級大模型“招聯智鹿二代”后,近期,招聯推出了智能中醫診療大模型——“仲思”。據了解,該模型專攻中醫藥領域,聯合醫院、落地實地場景研發,體現出招聯數智科技在多行業、多場景下的拓展應用,賦能中醫問診提質增效與現代化轉型。
公益初心 科技賦能傳統中醫診療革新發展今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數據局共同制定《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釋放中醫藥數據價值,賦能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仲思”大模型,是招聯基于“招聯智鹿”在大模型應用領域的首次異業賦能,展現傳統中醫診療與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彰顯出招聯響應國家中醫藥和人工智能的雙重戰略,是踐行社會責任的又一ESG創新探索。根據中山大學CTCMB榜單最新評測結果顯示,“仲思”大模型以73.61分的平均成績高居榜首,并在中醫執業資格考試中得分92分,遠高于該考試平均得分。據悉,“仲思”命名靈感來源自醫圣張仲景和藥王孫思邈,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重在診斷;孫思邈著《千金方》,重在治療,所以“仲思”結合兩者之長,診治結合。該模型在海量醫療數據上進行了預訓練,通過收集530多萬條高質量醫療指令數據,構造了6萬條細分的中醫指令數據,從而讓模型兼備通用和專業的知識能力,尤其在中醫診斷、中醫語言理解、中醫邏輯推理、醫學語言生成和中醫知識問答等任務上表現優越。
比如中醫診斷場景下,“仲思”大模型通過醫患間的自然對話,即可實現高效語義解析,自動生成全面且精確的病歷報告,并根據病歷結果輔助醫生提供有專業依據和參考價值的辨病建議。據了解,“仲思”大模型不僅提升診療效率,還有效降低了人為記錄可能產生的誤差,確保醫療數據的準確性和醫療建議的專業性。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仲思”項目的場景驗證和應用方,廣中醫深圳醫院提供了中醫能力指導和場景驗證支持,同時,醫院還作為聯合培養單位,參與了項目中中醫專業人力資源的招募,為“仲思”大模型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持。
目前,“仲思”中醫系統已在深圳20家社康中心應用,計劃后續擴展至全國超百家基層衛生系統,尤其是在三四線縣城,致力于解決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和醫療水平不高的問題。
科技實力 描繪新時代社會責任畫卷招聯在創立之初便清晰認知到,消費金融下半場比拼的是科技觸達能力和風控能力,并為此集中精力與資源,創新打造了IT驅動、產品創新、智慧服務、互聯網風控、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催收等核心能力,歷經迭代優化,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賦能,推動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隨著大模型技術快速成長為新質生產力突出代表,招聯于2023年11月在消費金融行業率先推出“招聯智鹿”,并基于不斷增強的高精度數據獲取和精湛算法能力迭代,于今年7月發布“招聯智鹿二代”,為推動大模型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應用落地打開了局面,不僅推動業務能力提質躍遷,同時夯實技術創新能力,成為消費金融行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在強化自身能力的同時,招聯還秉持共建共享理念,推動數智化能力對外賦能。在智能資金調度、智能資產管理服務等方面,與近百家同業機構達成合作,助力構建行業普惠生態。為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招聯以數智化賦能ESG,與傳統頭部環保企業積極合作,推出“綠元”餐廚垃圾智能收運平臺,通過數智能力解決餐廚垃圾的收運效能和全鏈路監管問題,協助環保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
對于“仲思”大模型未來發展,招聯透露,將在技術和業務兩個層面持續推動“仲思”大模型的發展與創新。技術層面,將擴大中醫領域的數據覆蓋范圍,優化模型的指令微調技術,并增強模型的外部知識庫查詢能力。業務層面,將推動“仲思”大模型在實際醫療場景中的廣泛應用,并與醫療機構深度合作,致力于將中醫大模型打造成中醫診療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仲思”大模型的推出,不僅是招聯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的又一突破,也是持續踐行社會責任的深入詮釋。未來,招聯將繼續以科技力量推動產業創新、加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發展,以創新成果、創新模式回饋社會,以實際行動詮釋企業責任與擔當。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