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財務”成效幾何?畢馬威報告稱已產生“廣泛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超自動化成為當前我國智能財務發展一個全新的詞匯。
“超自動化是多種技術衍生到產品的集合,包括自動化產品、AI技術及流程挖掘等。RPA從結構化數據處理到與AI結合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經歷了從RPA到IPA再到APA的發展過程,旨在解決企業業務流程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問題。”談到我國智能財務發展的前景時,上海藝賽旗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琦松前瞻性地透露超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全球行業投資回報明顯
不僅是在我國,即使在全球范圍內,“AI+財務”所產生的投資回報同樣明顯。
畢馬威發布的報告提出:“在企業對AI的投資中,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生成式AI的價值回報較高,這些技術的投資回報率均達到或超出企業預期。”
經過長達半年的調研,畢馬威創建了人工智能成熟度框架,將近三千家全球受訪企業分為三個AI就緒組,分別為起步階段、發展階段以及領導階段的企業,進而確定一批在AI部署方面更先進、更成熟的企業。其中,近四分之一(24%)是領導階段的企業,58%是發展階段的企業,18%是起步階段的企業。報告結果顯示,大多數行業都在推進將AI應用部署在財務管理中,71%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應用了AI。其中,41%的企業達到了中度或大量應用的程度,預計未來三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83%。
而在大多數行業中,成熟度處于領導階段的企業占比較為接近,金融服務行業略微領先(29%),醫療健康及生命科學行業稍稍落后(16%)。此外,收入規模較大的企業AI應用部署成熟度往往更領先(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中有41%處于領導階段)。
“我們的研究證實,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的部署是全球性現象,它正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財務運行,使其更高效、更準確、更富有洞察力。人工智能可以帶來的投資回報,將是企業戰略重點之一,如果企業希望保持競爭力,就應該采取行動。這對審計行業同樣適用,因此,畢馬威也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審計服務質量。”畢馬威中國審計服務主管合伙人高智緯表示。
高智緯展望,隨著AI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加速增長,技術紅利將成倍增加,高達57%的領導階段的企業表示,ROI不僅達到預期甚至已超預期,即使在發展階段的企業或起步階段的企業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持相同看法。
“AI的商業投入回報率非常顯著,企業需進一步克服障礙和挑戰,包括繼續實施穩健的治理,明確關注所希望實現的結果等。對于企業來說,意識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行業變革正在發生,從被動思維轉變為主動思維至關重要。”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及人工智能主管合伙人張慶杰最后建議道。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