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政治局會議釋放重磅信號如何理解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政治局會議釋放重磅信號如何理解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財聯社記者郭松嶠    2024-12-10

12月9日訊(記者郭松嶠)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對于產業界關注的方向。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受訪專家認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將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關鍵方向,既關乎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更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長遠布局。

“投資將更多會傾向于科技產業、基礎研究等領域”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表示,在政治局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分析中,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備受矚目。這一戰略聚焦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和生產效率提升。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突破,為經濟注入新活力。

“會議強調教育、科技與人才的良性循環,意在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分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以及加強產教融合,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這有助于促進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朱克力表示。

經濟學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在科技與產業方面,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科技及技術研究將受益,同時,投資將注重有效性,投資將更多會傾向于科技產業、基礎研究等領域。

朱克力表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將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關鍵方向,既關乎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更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長遠布局。

“意味著2025年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助推經濟企穩回升”

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已達十五年之久,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法較為少見,這意味著2025年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助推經濟企穩回升。預計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有望提升,超長期特別國債將繼續增發。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當前可以發揮多重作用:其一是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擴大總需求,以內需提振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其二是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其三是穩定預期。當前各方對財政政策發力期待較高,財政發揮超常規的逆周期調節能夠更好穩預期。其四是防范化解包括房地產和金融在內的經濟社會風險,更好地支持房地產保交樓、收儲等,以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

盤和林對記者表示,政治局會議的定調為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主基調,而經濟工作會議又是明年中央財政預算和貨幣政策制定的基礎,所以,現在只是在等待一個數字,基調已經確定,具體增長幾個百分點的財政赤字率還需持續關注。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央財政多出來的開支應該怎么花?我認為會和08年有很大不同。08年強調的是規模,而25年強調的是質量,中國財政政策更加注重‘有效’投資,所以,我認為會花在兩個領域:一個領域是民生,養老,醫療,教育等,另一個領域是科技,基礎研究的經費會有顯著提升。”盤和林說。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