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科技創新,廣東出招
12月5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能源科技創新促進能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及,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加快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轉移轉化一批高價值成果,全面塑造廣東省能源科技創新優勢,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型能源產業體系。
“當前,我國的新能源產業通過自主創新,逐步形成了自有的產業技術體系,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近期表示,以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研發新型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的硬核技術,推動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
重點推進七大領域創新研究
發展目標上,廣東提出,到2027年,適應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協同創新更加高效,能源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核心裝備和重要部件研發取得突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加快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重點攻關方向上,實施意見提出,研判廣東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攻關方向,制定引導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政策,重點推進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安全高效核能技術、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及其支撐技術、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新型能源體系機制和模式創新等七大領域的創新研究。
加快多領域融合和示范應用。實施意見表示,在深遠海海上風電、高效光伏、新型儲能、綠色氫能、先進核能、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基礎、市場前景、先發優勢和后續產業帶動效應的示范工程。
實施意見稱,鼓勵跨領域交叉融合和創新應用,開展“能源+”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研究,促進能源與算力網絡、低空經濟、公路交通、軌道交通、航運、綠色建筑等多能融合、多業態融合應用。
培育壯大能源產業集群
2023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超8000億元,新能源產業已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首,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廣東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基本形成覆蓋電池材料、儲能電芯、變流器、系統集成和回收利用的儲能電池全產業鏈。”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胡洪此前在介紹廣東省新儲能產業的發展情況時稱。
實施意見明確,培育壯大能源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展天然氣水合物、新一代核電、CCUS、海洋能、地熱能等領域基礎研究,重點突破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風電、高性能儲能電池、高效光伏、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氨、醇)、生物質能轉化利用、CCUS等核心裝備技術研發。引導創新平臺和有條件的企業布局未來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探索打造一批未來能源技術示范應用場景。
有序推進清潔能源開發應用,適度超前布局充放電網絡、供氫網絡等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實施意見明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提升風能、太陽能、新型儲能、氫能、智能電網、核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水平。以產業技術創新推動強鏈補鏈延鏈,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優化升級傳統產業。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創新推動傳統能源轉型升級,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聚焦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重點推進油氣生產供應、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清潔能源替代和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等領域技術研發應用。
圍繞能源產供儲銷用各環節,加速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無人機等數智技術的創新應用,推進能源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發展智慧電廠、智慧油氣、數字電網、能源數字化集成等數字能源產業。
廣東新型儲能產業投資基金啟動運營
近期,廣東能源集團攜手南網科技公司投資20億元設立的廣東儲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產業集群。
記者獲悉,廣東新型儲能產業投資基金啟動運營。其中,由廣東能源集團發起設立的廣東新型儲能產業投資基金注冊規模達50億元,計劃構建覆蓋新型儲能產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母子基金總規模預計達200億元。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