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大模型破譯甲骨文?廈大團隊又有新嘗試……

AI大模型破譯甲骨文?廈大團隊又有新嘗試……

新火種    2024-12-05

近日,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史曉東教授團隊申報的“基于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輔助考釋模型”入選“探元計劃2024”“創新探索型項目”TOP10榜單。

甲骨文也被稱作“殷墟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現代漢字的根脈。傳統的甲骨文字考釋工作極其耗時費力,依托于專家進行人工釋讀,多采用字形分析、辭例研究等方法,需要考古專家以深厚的知識積累和大量的文獻閱讀為基礎,結合多方面的知識去破譯甲骨字,已經難以為繼。近年來AI技術迅猛發展,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超強語義表示能力來實現甲骨文的輔助考釋,優勢已經嶄露頭角。

團隊研究人員針對甲骨文數據稀缺、圖像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系統整理相關古文字數據,構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甲骨文多模態數據集,提出了“基于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信息輔助考釋模型”的技術方案。

項目將設計一系列與實際考釋過程密切相關的任務和評估方法,如跨字體圖像映射、跨字體IDS(表達結構的部首偏旁序列)解碼和甲骨字現代字對譯關系等,以有效訓練多模態大模型。利用其強大的跨模態理解能力,輔助甲骨文考釋。在大模型提供的語義嵌入基礎上,本項目還將設計融合音、形、義、用多元信息的端到端甲骨文綜合考釋模型,綜合利用字形結構、語義關聯、同音通假和用法聚類分析,開發一種更加輕量的考釋系統,以適應資源有限的實際考釋場景。

據悉,“探元計劃2024”是由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導,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騰訊研究院、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與中國文物報、紫荊雜志社聯合發起。廈門大學信息學院史曉東教授為“基于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輔助考釋模型”項目的團隊負責人,團隊成員包括陳毅東副教授以及吳智聰、周子涵、付彪、黃崇軒等研究人員。項目團隊在甲骨文考釋方面深耕多年,在研究中積累了大規模的甲骨文相關語料,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韓靚】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