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從“跟跑”到“領跑”——復星醫藥鏈主風采背后的創新與開放

從“跟跑”到“領跑”——復星醫藥鏈主風采背后的創新與開放

上海證券報    2024-12-03

  在上海張江的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正進行著一臺手術。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并沒有圍著手術臺,而是各自操控著手中的機械臂,通過語音傳遞信息,借助高清視頻影像有效協作……只見,四條可轉腕的機械臂靈活精準地牽拉、分離、解剖、縫合,高效地完成了模擬人體腹腔內的微創手術試驗。

  輔助醫生上演這精湛技藝的,正是業界聞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而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率先引入中國的企業,則是復星醫藥。

  三十而立。復星醫藥以鏈主的擔當,引領、帶動生物醫藥產業鏈協同發展,在創新決策、研發投入、成果轉化中留下鏈主的足跡。

  三十而新。復星醫藥憑借著多款首創產品,闊步挺進醫療創新“無人區”,以其獨特的創新力量惠及全球患者,彰顯著鏈主的擔當。

  “做難而正確的事,聚焦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與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助力醫藥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創新、國際化、合作共贏,這是復星醫藥身為鏈主企業不變的使命與責任。

  ◎記者何昕怡

  創新為魂從“中國新”到“世界新”

  何為鏈主?鏈主是在產業鏈中居核心或主導地位,并不斷推動產業鏈發展壯大和價值提升的企業,是強鏈、補鏈、延鏈的關鍵力量。

  創新,是鏈主復星醫藥的成長基因。

  吳以芳認為,生物醫藥企業要做鏈主,擁有實質性的創新非常關鍵。鏈主企業要對整個創新生態真正作出貢獻,對創新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進行賦能。

  “成立至今,復星醫藥一直把創新作為自身的社會責任,有著堅定的創新戰略。公司從2009年開始創新轉型,每年研發投入一直保持高比例,且占比一直在提升。目前,復星醫藥已成為一家由創新驅動的企業。”他說。

  三十年向新而行。復星醫藥的業務發展經歷了從傳統的仿制藥生產邁向創新藥研發的過程。公司聚焦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已形成以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為主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開放式創新模式。

  當前,復星醫藥的創新產品聚焦腫瘤(實體瘤、血液瘤)、自身免疫、中樞神經、慢病等核心治療領域,收獲了多個“全球首款”“中國首個”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和轉化落地。中國首個自研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中國首個自研的中歐美三地獲批生物類似藥漢曲優(曲妥珠單抗)、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均出自復星醫藥。

  2024年上半年,復星醫藥創新藥品收入超37億元,保持穩健增長;公司研發投入達27.37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為18.62億元;制藥業務研發投入24.06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39%,其中研發費用為15.72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0.71%。

  如何打造集聚優勢的鏈主地位?

  創新機制是一道必答題。復星醫藥通過“合伙人制度”,與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海內外優秀科學家合作,形成“價值共同體”,從而形成開放式的創新研發生態。“復星醫藥整個創業機制是非常好的。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注入資本、搭建平臺,和科學家一起共同成長,分享價值。”吳以芳說。

  以復宏漢霖為例,在探索創新之路上,復星醫藥與成熟科學家團隊攜手合作,打造了創新藥企復宏漢霖,并采用間接投資、合作開發的創新模式,實現低風險孵化,推動國內首款CAR-T產品奕凱達的落地。2023年,復宏漢霖首次實現全年盈利,營業收入達53.95億元,同比增長約67.8%,凈利潤高達5.46億元。

  在自主研發+協同合作的雙輪驅動下,復星醫藥已發展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大商業版圖已初具規模。

  全球視野從“走出去”到“引進來”

  國際化,是鏈主復星醫藥的強大引擎。

  三十年開放共享。通過全球化布局,復星醫藥為國內醫藥行業打造全球影響力提供了復星樣本。

  “復星醫藥作為一家擁有國際化視野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我們很早就開啟了國際化征程,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夯實全球化運營能力。”吳以芳向記者介紹道。

  一葉青蒿連中非。早在2011年,復星醫藥就憑借著旗下桂林南藥所研發的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 ,將出海步伐延伸至非洲,打造出中國創新藥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十多年來,依托全球化運營能力,復星醫藥將“援非抗瘧”走深走實,為全球抗瘧疾事業提供了中國的創新解決方案。

  截至2024年6月末,復星醫藥已累計向全球市場供應超過3.6億支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 ,累計救治超7200萬重癥瘧疾患者,以SPAQ-CO系列產品為核心藥物的“季節性瘧疾藥物預防方案”惠及超2.8億非洲兒童。2023年6月,公司研發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通過世衛組織藥品預認證,成為首個通過WHO預認證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劑”,進一步提高非洲抗瘧藥物的可及性。

  立足中國,布局全球。青蒿琥酯并非復星醫藥全球化布局體系中唯一的出海案例。漢曲優于2020年7月正式獲得歐盟委員會批準上市,成為首個出海成功的中國單抗生物類似藥,也是首款在中國、歐盟、美國均獲批的中國籍單抗生物類似藥;漢斯狀于2023年12月獲印度尼西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成為首個在東南亞國家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

  復星醫藥的出海智慧不止于此。近年來,復星醫藥持續在創新研發、許可引進、生產運營及商業化等多維度踐行國際化戰略。公司已打造一支超1000人的海外營銷團隊,在美國、印度和非洲建立營銷網絡,同時還正在非洲科特迪瓦建設集藥品研發、制造及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園區;在中東、東南亞、中亞和拉美地區,復星醫藥也布局了全球營銷和供應鏈,致力于打造“研、產、銷”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為捕獲在不同產品、不同市場間的商業機會找尋最優策略。

  復星醫藥執行總裁、全球研發中心CEO王興利說:“中國藥企走向國際化是其成長的必經之路。復星醫藥作為鏈主企業率先探索、實踐,可以為沒有出海經驗的企業鋪平道路,通過分享先行先試的國際化經驗,助力其邁出國門,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在積極推動自研創新產品出海、打造中國創新藥全球聲量的同時,復星醫藥還積極將國際領先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市場,實現產品國產化,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2017年,復星醫藥與美國直觀醫療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直觀復星,致力于將直觀醫療旗下的明星產品——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引入國內。今年6月,直觀復星總部產業基地在上海啟用,進一步加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國產化進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國已有超過400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投入使用,已服務超60萬名中國患者。

  源頭孵化從“一企強”到“全鏈興”

  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迎來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的關鍵節點。面對全新的市場機遇與挑戰,復星醫藥如何踐行新使命、新擔當?

  合作共贏,是鏈主復星醫藥給出的答案。

  “開放式創新不光是建立自身的護城河,還需要打開胸懷,合作共謀發展。復星醫藥充分踐行開放式研發模式,通過BD、對外投資并購、戰略合作、孵化等多方舉措,為生物醫藥行業不斷引入源頭活水,助力行業在創新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實現快速發展。”吳以芳表示。

  當前,復星醫藥通過設立基金來孵化創新藥品和技術平臺,率先摸索出投資與孵化聯動的新模式,已成為其賦能創新科技落地的縮影。

  2020年,復星醫藥設立了針對創新藥投資的復健資本新藥創新基金,主要投資具備技術創新性和快速成長潛力的處于初創期及擴展期、以生物醫藥為主的大健康領域項目。該基金旗下首支以控股孵化模式為主的新藥創新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首期規模15億元,已于2021年2月完成最終封閉。

  截至目前,該基金已投資了包括星賽瑞真、星核迪賽、星聯肽等10個前沿項目,涉及干細胞、核酸類藥物、小型化偶聯藥物、基因療法等前沿領域,力圖成為“中國生物醫藥CVC的標桿”。

  與此同時,復星醫藥依托其創新兌現能力以及對行業的深刻理解,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產業基金共促創新轉化。

  今年3月13日,復星醫藥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復鑫深耀、復星醫藥(深圳)、復健基金管理公司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7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目標基金)。目標基金計劃募集資金50億元,旨在通過進一步加深復星醫藥與深圳市的資源優勢共享和合作,豐富參與深圳大健康領域(生物醫藥為主)企業培育的渠道,加強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儲備和布局。

  三十而立從頭越,復星醫藥如何開啟鏈主新征程?

  “過去的三十年,復星醫藥從仿到創邁出堅實的一步。下一個三十年,我們希望不光在國內推動源頭創新,還要真正在全球推動源頭創新,在研發、注冊、供應鏈、人才、資本上都實現全球化。”吳以芳直言,當前中國很多行業已經擁有全球排名前20的企業,但醫藥行業還沒有。

  “下一個30年里,我希望復星醫藥能是其中之一。”他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