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中國版“星鏈”計劃提速

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中國版“星鏈”計劃提速

第一財經    2024-12-02

  11月30日晚間22時48分,伴隨著人群中一聲“點火了”的呼喊聲,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周圍,圍觀的人群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在黑暗中,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成功發射,并順利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技術試驗衛星03星送入預定軌道。

  “今天在現場的大家都很激動,畢竟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12月1日凌晨,一位在現場觀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的業內從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發射也成功填補了我國此前沒有商業航天發射場的空白,“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本次首飛的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火箭全長約62米,采用了二級構型設計,是我國首型4米級運載火箭,也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單芯級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少于12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少于6噸。

  長征十二號作為長征家族的新成員,在設計中更加靈活,整流罩標配4.2米、5.2米直徑,可根據不同任務進行多尺寸適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專家表示,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已做好進入高密度發射狀態的準備,未來將有效提高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入軌能力和低軌星座組網能力,推動我國航天運輸體系發展。

  “國家隊”之外,本次發射中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由商業航天公司銀河航天承擔研制。作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中的獨角獸公司,銀河航天首席技術官朱正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后續公司將加速面向手機直連衛星的相控陣天線、星上大能源、數字處理載荷等核心技術及低成本攻關,并加速衛星及各類關鍵設備的批量生產。“伴隨著運載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發射場的資源供給增加,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提速會越來越明顯。”朱正賢說。

  作為通過衛星通信技術實現的互聯網連接方式,衛星互聯網在未來會成為有線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之后的第三代互聯網基礎設施革命。衛星互聯網基于衛星通信,通過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

  “衛星互聯網未來的發展主要圍繞低軌通信衛星,在全球覆蓋、6G、特種通信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相比傳統的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可以在無法建立地面基站的特殊場景,比如冰河、沙漠、天空、海洋等空間中提供更大范圍的全時段移動網絡。

  “還有一種情況,衛星互聯網能夠在地面通信基站被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破壞的時候提供支持。”袁帥指出,預計大規模組網之后,衛星互聯網對軍事、航海、航空、車聯網、光伏等行業的落地有重要的推進作用,“這有利于我國做大自身經濟的蛋糕”。

  衛星規模組網的前提是要將具有結構穩定性的衛星,用更低效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發射至低軌空間中。而衛星頻軌資源是有限的,這也注定了低軌衛星的發射將會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新的競爭。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無線電規則》,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將按照“先登先占”的原則協調分配,衛星頻段資源呈現稀缺性。根據ITU數據,截至2022年4月美國已申報低軌衛星50626顆。在這之中,馬斯克旗下的SpaceX于2014年提出的星鏈(Starlink)低軌互聯網星座計劃發展速度最快。根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提供數據,2023年,SpaceX旗下“獵鷹9號”和“重型獵鷹”可復用運載火箭共實施96次發射,全部成功,全球占比43%。發射質量達1195噸,全球占比80%;發射的衛星數量為2514顆,全球占比87%,其中星鏈占1948顆。

  國際電信聯盟(ITU)官網披露信息顯示,2020年9月,中國以“GW”公司的名義提交了星座頻譜申請,計劃發射12992顆衛星,并將它們逐漸構建成一張星網。去年7月,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這也意味著我國已加速推進低軌衛星互聯網的網絡建設。

  與此同時,今年11月,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將18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了解,這也是中國低軌互聯網“千帆星座”(也叫“G60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這標志著中國規模在1萬顆以上的大型低軌星座,正式拉開建設序幕。

  中信證券指出,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為支持未來大規模高密度發射而建設的,在“國家隊”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預計我國可堆疊式衛星、星箭分離技術、低成本批量化制造等問題有望在2026年前被逐步克服。

  “需要明確的是,國內衛星互聯網在供需兩側仍然還有很多討論、進步的空間。”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中國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完善,市場中關于手機直連衛星必要性的爭論也依然存在。“跟海外部分企業相比,我們的發射成本及技術程度也需要進一步補足。”林先平說道。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