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發布供應鏈兩大指數和七大聯合倡議鏈博會:全球供應鏈連接水平正處于歷史高位

發布供應鏈兩大指數和七大聯合倡議鏈博會:全球供應鏈連接水平正處于歷史高位

第一財經    2024-12-01

  全球供應鏈正在變得更加支離破碎嗎?相關指數顯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向好,連接水平也正處于歷史高位。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正于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鏈博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鏈博會首次發布2024版《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以及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和連接指數。

  研究發現,2018至2023年,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明顯上升,促進指數從0.27升至0.66,增長144%,表明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處于上升態勢,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向好。從連接水平來看,2014至2023年,連接指數呈波動上升趨勢,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長170%,處于歷史高位。

  研究分析認為,促進指數和連接指數整體上升趨勢十分明顯,表明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環境總體較為穩健,促進因素一直處于主流地位,全球供應鏈本身具備傾向連接的內生動力。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即使新冠疫情、自然災害、地緣政治沖突等外部沖擊,以及某些國家在某個歷史時期采取脫鉤斷鏈、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政策,其對全球供應鏈連接與發展環境的負面影響都是短暫且有限的,充分說明全球供應鏈連接是大勢所趨,經濟全球化是人心所向。

  此外,本屆鏈博會還設置了先進制造鏈、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等六大鏈條和一個供應鏈服務展區,并圍繞相關議題舉行了七場主題活動,同時發布參展企業聯合倡議。

  首次發布兩大供應鏈指數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在致辭中介紹,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連接程度是世界各國、全球工商界高度關注的問題,是全球供應鏈韌性與穩定的具體表現。然而截至目前,尚沒有一個國家發布過相關指數。

  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是全球首個量化評估供應鏈促進環境的綜合性指標,涵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規則、多雙邊政策、技術進步和金融保障五個維度。

  計算結果顯示,2018至2023年間,全球供應鏈促進水平顯著上升,促進指數從0.27升至0.66,增長144%,主要得益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提升,其次是技術創新和經貿規則的進步,分別貢獻了66.67%、41.03%和17.95%。

  然而,主要經濟體政策和金融服務保障的貢獻為負,分別為-15.90%和-9.75%。這些負面因素的拖累作用被前述三個指標的提升所抵消,使得促進指數持續上升。

  全球供應鏈連接指數是全球首個全面衡量供應鏈連接程度的指數。計算結果顯示,從2014到2023年,連接指數從0.271升至0.732,增長170%,處于歷史高位。

  該指數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內部要素連接度的提高,貢獻率為56.09%;其次是供應鏈發展環境的貢獻(37.61%),而供應鏈上中下游的貢獻最小(6.30%)。特別是供應鏈內部要素連接度在近十年中增長了385%。

  趙萍稱,在連接指數的變化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2014至2015年略有下降,2015至2020年穩步增長,2020至2023年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8.12%、13.74%和15.19%。2023年連接指數為0.732,比2022年的0.733略低,但仍保持高位。

  此外,本屆鏈博會還發布旗艦報告《2024年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提出全球供應鏈五大最新態勢。

  一是全球物流、通信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朝著兼顧效率與安全的方向發展,展現出一定的韌性,保障全球供應鏈有效連接。

  二是隨著全球供應鏈向著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涌現出了一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的多雙邊經貿規則開始探索新領域的規則制定。

  三是主要經濟體通過立法保障關鍵產品供應鏈韌性,強調關鍵原材料的本土化供給,加強供應鏈風險監測與預警。

  四是新技術涌現速度有所加快,技術進步助推全球供應鏈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五是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策性銀行不斷推出新產品,優化、豐富金融供給,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運轉。

  七大聯合倡議

  11月27日,本屆鏈博會圍繞六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開展七場主題活動,并在活動期間發布展區企業的聯合倡議。

  先進制造鏈參展企業共同發布《共創綠色低碳工業新時代》聯合倡議。倡議共計八條,呼吁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構建綠色制造供應體系、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轉型、賦能生產方式數字轉型、加強國際綠色交流合作。

  清潔能源鏈展區企業的聯合倡議呼吁企業積極擁抱清潔能源,加大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努力降低全產業鏈產品碳足跡;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分享低碳轉型的經驗和成果。

  智能汽車鏈企業的聯合倡議呼吁汽車產業構建綠色供應鏈,實現全鏈路減碳;提升創新驅動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低碳排放的智慧出行生態系統;并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技術合作與研發、市場拓展等活動。

  數字科技鏈企業則呼吁廣大制造業、互聯網科技、跨境電商等領域企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擴大全球數字科技應用的覆蓋面和普及度、倡導負責任和可持續科技創新、推動數字科技在環保、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應用。

  健康生活鏈企業號召行業構建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建多元化新生態,如推動藥物創新、老年護理、人工智能、數字醫療、運動健康、母嬰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合作。釋放創新活力、賦能產業發展,推動國際交流和深度合作,提升產業鏈安全性、透明度和標準化,全方位塑造健康可持續發展。

  綠色農業鏈展區企業發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聯合倡議,號召更多企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互學互鑒、共享共贏,促進農業及食品行業全產業鏈溫室氣體減排,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積極探索農業ESG管理模式,聚焦企業、農戶、農業院校及科研機構等典型群體,加強綠色低碳理念及綠色實踐案例的宣傳。

  供應鏈服務展區企業則發布了由招商局、馬士基、達飛、聯邦快遞、順豐、圓通、大華銀行等企業聯合發起的《共同推動全球供應鏈碳中和轉型》,號召行業聚焦業務綠色轉型,支持并促進上下游伙伴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持續積極投資低碳技術創新項目,并堅持互利互信,探索建立碳中和轉型與創新成果的共享機制。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