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AICEO張鵬:行業追求超級應用過急,“笨模型”時期無法產生效果
11月29日,智譜AI CEO張鵬宣布旗下智能體AutoGLM再升級,支持自主執行超過54步的長步驟操作,可以跨APP實現任務完成。現場,張鵬進行了實際操作,成功完成通過AutoGLM派發2萬元微信紅包與1萬元支付寶口令紅包的任務。
AutoGLM是今年10月智譜AI發布的智能體產品,可以執行在微信上點贊評論、在淘寶上購買歷史訂單產品、在攜程預訂酒店、在12306購買火車票等任務。此次新發布的產品除了升級版AutoGLM,還有基于PC的自主Agent(智能體)GLM-PC ,目前探索落地的場景包括會議總結、文檔處理、網頁搜索與總結、遠程指令與定時操作、隱形屏幕等。
2024年上半年,行業追著ChatGPT的腳步,積極尋找大模型領域的超級應用。進入下半年,智能體成為更重要的布局方向。蘋果(Apple Intelligence)、Anthropic(Computer Use)、谷歌(Jarvis)和 OpenAI(Operator)等企業也將Agent 作為 2025 年的主要關注點。Gartner近期將Agentic AI列為 2025年十大技術趨勢之一,并預測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Agentic AI自主完成,這一數字在2024年為0。
對于這一轉變,張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行業尋找大模型超級應用這件事有點期待過高,有些急。大模型本身是一件高投入的事情,智譜AI對智能體的理解更偏底層技術,而非簡單提升單項文本技術能力后就期待產生巨大價值。并且,人類日常處理的任務多是多模態的復雜交互情況,這就要求智能體的技術是全面的、不能有短板的。因此,張鵬認為,智能體是模型能力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產物,太“笨”的時候不太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
目前行業內已有廠商發布智能體項目,包括字節跳動扣子、釘釘AI助手、夸克AI寫作助手CueMe、百度AI 助手百小應等。并且,互聯網大廠基于過往多年的資源積累,與行業廠商之間更具備資源互換的優勢。對于創業公司與大廠之間的競爭差異性,張鵬對記者表示,智譜優先側重技術導向,其次才是目的導向,并不會局限于單項技術的快速變現。生態系統布局上持有更開放的心態,鼓勵合作伙伴在開放技術體系上發展自有應用與商業價值。
另在技術層面,智譜AutoGLM 技術負責人劉瀟表示,AutoGLM本質上叫用戶圖形化交互界面的操控Agent,通過模擬人類完成一系列操作,并非通過傳統機械方式去調用。
張鵬表示,現階段,AutoGLM 相當于在人與應用之間添加一個執行的調度層,很大程度上改變人機交互形式。更重要的是,智譜AI看到了 LLM-OS(大型語言模型操作系統)的可能,基于大模型智能能力,未來有機會實現原生的人機交互。
LLM-OS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創新操作系統,引入大型語言模型(如GPT、BERT等)作為核心組件,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智能化功能。
對于大模型時代的操作系統布局,張鵬表示,智譜AI主要通過與現有操作系統廠商合作的形式切入行業,嘗試將AI能力賦能進去,進行原生大模型新操作,團隊已經在進行相關研究工作。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