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自動駕駛行業何時盈利?商湯絕影王曉剛:達到盈虧平衡還需要3年

自動駕駛行業何時盈利?商湯絕影王曉剛:達到盈虧平衡還需要3年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30

  “自動駕駛(行業)實現盈虧平衡可能還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這取決于自動駕駛車輛的數量,需要百萬級的量去支撐業務的發展。”近日,在2024絕影實力AI DAY上,商湯絕影CEO、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曉剛如是表示。

  實際上,隨著城市NOA等高階智能駕駛技術逐步“上車”及自動駕駛技術滲透率的快速提升,自動駕駛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繼10月24日智駕芯片供應商地平線在港交所掛牌上市、10月25日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智行在美股上市后,11月27日晚,小馬智行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今年以來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的IPO。

  另據相關數據,僅在2024年第三季度,國內外無人駕駛領域就發生了超過56起重要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更是超過了132億元。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高階智能駕駛滲透率突破10%,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20%,2027年有望突破70%,上升斜率或遠超市場預期。

  然而,盡管自動駕駛技術正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行業內的玩家在競相IPO的同時,盈利問題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即便是已經成功上市的企業,也未能擺脫虧損的困境。例如,地平線在2021年至2024上半年累計虧損超220億元人民幣,文遠知行同期累計虧損超50億元。

  商湯絕影是商湯科技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重要布局,根據商湯科技的財報,2024年上半年,絕影智能汽車業務收入為1.68億元,同比增長100.4%。盡管增勢良好,商湯科技目前同樣面臨著持續虧損的難題。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累計凈虧損320億元。

  王曉剛坦言,智能駕駛整體上離盈利還有一定的距離。他表示,在交付過程當中,如果資源和數據工具鏈沒有對齊,往往會造成重復的投入,誰將來能夠提升效率,有高性價比的交付,誰就能夠走得更遠。

  在特斯拉、小鵬、理想等車企接連布局端到端大模型之后,智能駕駛系統迭代速度進一步加快。但另一方面,端到端大模型的加入將加速不同企業之間的分化。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在汽車產品被人工智能驅動的情況下,一級供應商不可能完成汽車全域人工智能的工作,這會使得現有的汽車供應鏈格局快速變化,深度的全棧自研能力將會成為行業競爭的勝負手。”

  在王曉剛看來,傳統汽車供應鏈是模塊化分工,Tier-1負責集成,交付整體黑盒系統。但是端到端自動駕駛更多要依賴數據驅動,以前模塊化的分工就不太存在了,因為端到端大模型把原來的模塊統一在一起,它的協作和分工模式就會發生比較重要的變化。

  商湯絕影在合作中為車企提供基礎算力、數據平臺化能力、工具鏈,對齊數據生產的標準和算法的架構,使得在不同車型上采集的數據能夠進行兼容。在2024“絕影實力AI DAY”上,商湯絕影發布了智能座艙大模型產品“A New Member For U”和“車云一體”的產品矩陣,涵蓋全場景的高階智駕和端到端智駕產品體系。

  根據SIC自動駕駛功能銷量數據庫,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滲透率預計將達到60%,高階智駕市場滲透率在未來三年將迎來高速增長。盡管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成本較高,需要依賴高毛利來維持持續的開發,但不少車企為了吸引消費者,仍然選擇免費提供智能駕駛系統,這一策略也導致供應鏈端的智駕供應商在量產項目上面臨盈利難題。

  對此,王曉剛認為,要破解這一困境,關鍵在于避免同質化競爭,開發出既具有用戶價值又具備獨特性的功能產品。

  據悉,目前商湯絕影的智駕方案已量產交付在廣汽埃安、一汽紅旗等3家車企的6款車型上,座艙AI大模型產品已上車小米SU7、智己、LEVC L380等車型。目前,商湯絕影已與超30家國內外車企達成合作,覆蓋100余款車型,預計至2024年底,量產交付累計將突破350萬輛。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