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持續分化AI和汽車仍是增長主力
在今年半導體觸底復蘇的過程中,細分賽道的行情依然呈現分化態勢。其中,AI和汽車是增長的主引擎,尤其是AI。
對于今年半導體的走勢,近期艾睿電子大中華區元件業務總裁梁淑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字來看,當初設想的是前半年比較平穩,后半年會重新往上漲。現在看起來,漲的領域基本上就是AI、汽車,通信等領域就沒有增長這么明顯。”
談及明年的趨勢,她告訴記者:“明年我覺得還是會朝著這一條路一直在走,因為目前很多的客戶已經在對AI、汽車布局,這兩個領域明年還是會持續,同時會擴展到AI相關的更多智能領域,如智能制造(smart industrial)、智能建筑(smart construction)和智能汽車(smart automotive)”
在艾睿電子近期的技術解決方案展會上,艾睿電子展示的方案就與AI、汽車強相關,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和汽車領域。
智能建筑解決方案包括IoT智能靠尺、實景三維激光掃描儀和鋼筋綁扎機器人,這些數字化工具投入使用,將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準確性和效率;智能制造領域則推出了自主移動機器人平臺(AMR)、智能電源、電機控制和人工智能成像解決方案;在汽車電子方面,電池管理系統(BMS)、碳化硅材料等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儲能系統性能。
從機構數據也能看出AI的增長勢頭,據T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2024年主要半導體終端產品中,AI服務器和新能源汽車的出貨量同比最多。
TrendForce集邦咨詢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郭祚榮向記者指出,AI服務器在今年達到了將近42%的增長,明年預估增長28%。但是今年是一個特殊的狀況,往后幾年大概都維持在20%以上的增長。在EV方面,雖然下半年開始出現需求不足的情況,但他仍然對EV新能源車的發展持積極態度,預計今年將實現將近22%的增長,明年預計增長18%。
郭祚榮預測,2025年半導體產業呈現正成長的發展趨勢,“經過2023年的市況不景氣,大家都把目前庫存水位降得比較低。到了2025年,會有更多新的需求,也會回到比較健康的庫存。”
另據Deloitte的報告,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預計將由現在的6000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萬億美元,并在未來五年內行業需將規模翻倍,亞太地區預計將占據全球62%的市場份額。
同時,AI驅動技術的普及、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電氣化以及節能的需求,也正在推動著半導體和互連、無源和機電元件的需求。
作為全球電子元器件分銷龍頭,艾睿電子預計到2029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場將增長至4790億美元。到2032年,智能建筑行業預計將增長至5460億美元,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擴大到約6100億美元。
不過當前市場上也存在一些隱憂,包括出口管制的不確定性、關稅的調整等地緣政治的影響。出海也成為半導體廠商的重要課題,廠商們已經在行動應對。
梁淑琴就提到:“很多國內客戶都在向外擴展,但由于國際環境的變化,比如美國的關稅和政策變化,客戶會有一些擔憂。我們通過全球化的系統和網絡,幫助客戶應對這些挑戰。無論是歐美客戶還是亞洲客戶,我們都能提供相應的支持,確保他們的業務順利進行。”
她進一步談道,過去幾年,中國的客戶越來越多地向外擴展,進入東南亞和其他市場布局,“全球化的趨勢增加了供應鏈的復雜性,通過全球化的系統,我們可以幫助客戶在不同地區管理庫存和供應鏈,通過整合全球資源,提供物流、倉儲和設計支持。”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