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世代」控股國科億道格靈深瞳入場軍工領域“軟硬兼施”能否破局盈利難題
進入人工智能2.0時代,1.0時代的代表性企業應何去何從?做大模型是一條出路,算力大模型兩手抓也是一條出路,而格靈深瞳在深化軟件能力的同時,將觸手伸向了硬件市場。11月26日,格靈深瞳公告稱,擬以增資及收購股權的方式取得深圳市國科億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國科億道”)的控制權,開拓軍工領域智能化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格靈深瞳的選擇在戰術上沒有問題,因為當前正是實現國產化替代的好時機,該公司與國科億道也可以實現軟硬實力互補。然而,這兩家公司從業績上來說都不樂觀,今年前三季度都處于虧損狀態,二者結合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格靈深瞳這兩年遭股東頻繁減持,今年下半年出現了幾次高管變動,也讓外界對其有了一些猜測。
收購背后的布局
據公告,格靈深瞳擬以增資及收購股權的方式取得國科億道部分股權,其中擬以5000萬元對其進行增資,以1032.8352萬元受讓國科億道部分股東持有的股權,同時與國科億道的部分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實現對國科億道的控制。
此次交易完成后,格靈深瞳將直接持有國科億道23.4194%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并通過一致行動關系取得國科億道54.6792%的表決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國科億道主要面向軍工領域提供以國產化芯片為核心的終端計算設備,產品形態包括基于國產化芯片的主板以及加固類、國產化類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該公司擁有所從事行業的有關資質,其產品已在行業內批量供貨。
在格靈深瞳控股之前,國科億道的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科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科環宇”),認繳出資比例為21.0417%,國科環宇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格靈深瞳控股后,國科環宇持有股份將降至16.9575%。
其實像格靈深瞳這種人工智能1.0時代的代表性企業控股硬件廠商的現象,在國內并不常見,而且控股的還是面向軍工市場的企業就更少見了。格靈深瞳在公告中詳細解釋了原因,稱此次交易將補強該公司硬件設計研發和制造能力,加速人工智能軟硬一體化產品戰略實施,并有助于其開拓軍工領域智能化業務,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
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軍工領域對于國產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旺盛。格靈深瞳指出,憑借國科億道的硬件基礎、行業資質和客戶基礎,公司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有望進入軍工領域,拓展新的行業市場,增加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公司原有金融和安防業務,也存在較強的國產化需求,借助公司的銷售渠道,可以幫助國科億道在金融和安防領域拓展國產化計算設備銷售,實現市場拓展。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就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像格靈深瞳這樣的AI公司,都希望將技術應用到行業中,如果有自己的硬件抓手就會非常便利,控股與國產化相關的企業,如涉及軍工、國產工業軟件、國產芯片等領域,其實也是想要利用國產替代的機會,對企業來說,這些領域面臨的競爭都在國內,而不需要與國際上的企業相爭,有些領域還可以領到國家政府補貼,享受優惠條件。
多重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格靈深瞳還是國科億道,當前的經營情況都不算好,甚至兩家都是虧損公司。
眾多在虧損泥潭掙扎的AI企業中,格靈深瞳曾是率先盈利的那一家。2020年-2021年,格靈深瞳分別虧損7786.92萬元和6841.77萬元,2022年歸母凈利潤達到3261.49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但在短暫的盈利后,格靈深瞳再次陷入虧損,2023年虧損9033.32萬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38億元。
而國科億道2023年的營收為4191.89萬元,虧損164.09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5744.81萬元,虧損634.8萬元。
兩個虧損的企業結合,會產生1+1>2的效果嗎?控股國科億道不會對格靈深瞳產生大的資金影響嗎?
“格靈深瞳控股國科億道,對該公司來說,既會擁有比較大的市場機遇,也面臨著很大的業績挑戰。走出當下的虧損困境并不容易,尤其是兩家企業當前的造血能力都不算很強,即便有政策支持和政府補貼,因此,接下來要如何將自身的技術和市場優勢轉化成利潤,對這兩家公司來說都是最關鍵的任務,未來必須盡快止血。”王超說。
格靈深瞳方面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格靈深瞳現金流充足,在資金方面,收購國科億道不會對公司日常業務產生影響。” 記者翻閱格靈深瞳今年三季報發現,雖然業績不太理想,該公司目前的貨幣資金還比較充足,截至9月30日該數據為9.63億元。
在公告中,格靈深瞳也指出,國科億道擁有較強的技術及資源優勢,目前客戶資源和商業模式趨于穩定,未來獲利能力較強。
然而,除了業績方面的不足,格靈深瞳當下面臨的,還有頻繁的股東減持,以及高管變動,這被一些業內人士和媒體解讀為對格靈深瞳未來的不看好。
從去年到現在,格靈深瞳共發布了減持相關的22條公告,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9月,顯示紅杉中國已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格靈深瞳股份5179462股,占其總股本的2%。去年,格靈深瞳方面曾就此對記者解釋稱,當時發布減持公告的股東主要在公司成立初期投資,到去年已經有10年左右,作為基金股東需要解決其基金到期及LP的贖回需求,屬于資本市場正常操作。
而在今年9月和11月,格靈深瞳還公布了兩則高管辭職的公告,9月那份公告涉及的崗位包括公司董事、財務總監、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而日前剛剛發布的公告則顯示董事長、總經理趙勇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仍擔任董事長,聘任吳一洲為新總經理。
“公司高管變動是基于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所做出的積極調整,目前公司各項經營積極向好。收購國科億道后,在新管理層的領導下,公司將根據自身能力和市場情況,提升管理能力和經營質量,完善發展方向,為實現提質增效重回報的健康發展做出積極改變。”格靈深瞳方面回應稱。
至于未來的發展定位,格靈深瞳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軟硬一體化產品戰略是公司目前重要的業務發展方向,公司將全力推進格靈深瞳與國科億道之間經營管理體系的平穩對接,以及雙方技術業務方面有效整合,充分發揮雙方協同優勢,加速公司人工智能軟硬一體化產品戰略實施。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